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文化社会

继续把亚奥运当“就业服务站” 台湾才有金牌?

2010年11月30日 08:42:00  来源:
字号:    

  台湾《联合报》30日发表联合笔记文章说,最近听到一个老问题,却是比较刺耳的说法,说广州亚运像是“就业服务站”。亚、奥运成为选手谋职——尤其是教职的跳板。跆拳道选手杨淑君在会场哭到让人动容,除了讨公道,也因金牌没了,台当局“体委会”辅导就业5年的一份稳定工作也跟着落空。
 
  文章说,杨淑君不想被贴上“作弊”之名,当然要争个公道,但挑战金牌以谋得稳定的工作,也是重要动力。最后北教大得标,愿以“技术教师”方式迎聘“杨教授”。自由车女子公路赛金牌萧美玉,这3年来也无固定工作,广州带回一金一铜,能不能帮她找到一份稳定工作?

  就谋职看,亚、奥运的投资报酬率并不高,风险更大。多数竞赛金牌仅一面,选手兼项机会不高,若其间受伤,最后可能两手空。你说网球是这次金牌大户,兼项很多啊。但卢彦勋、詹咏然无需为谋职苦恼,运动就是他们的工作,兼项、插花所得奖金转为继续训练经费,这才实惠。大部分夺金选手进入教职,这是主流。他们培育的运动员,可能继续把亚、奥运当“就业服务站”。

  文章说,台湾不是唯一以亚、奥运当“就业服务站”的地区,但运用得很彻底,除辅导就业还有高额奖金。选手争金,成就更高层次的社会尊重,终究只是一句“台湾之光”,其中不知掩盖多少牺牲与机会成本。

  让选手有足够的训练经费、稳定的工作,难道不是在参赛前就该被满足的基本需求?“就业服务站”的印象短时间难除;追求稳定工作、高额奖金,的确是选手奋力抢金的动力之一。制度如此,凭实力论英雄,更值得尊敬。但你是否想过,推动制度改变,让未来选手不必再把亚、奥运当“就业服务站”?或者,只有继续让他们把亚、奥运当“就业服务站”,台湾才有金牌?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赵静]

相关内容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