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文化社会

台湾“无壳蜗牛”之痛有多深?

2010年07月30日 09:18:00  来源:人民网
字号:    

图①:从台湾高雄一高档楼盘上可俯瞰高雄港。(图片来源:人民网)

  据最新统计,台湾五大都会区的房价与收入所得比为7.08倍,远远超过国际认定“严重难以负担”的5.1倍这个门槛。近日,台湾一份杂志计算台北市平均购屋负担的痛苦指数达26.3,也就是“要在台北市购买35坪(1坪约3.3平方米)的预售屋或新成屋,平均要26.3年不吃不喝才买得起”。

  “近来‘打房’的动作很大!”谈起最近台湾的房地产政策,东森房屋一位协理有这样的感觉。

  为打击台北市、县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6月25日,台湾金融主管机关推出“选择性信用管制”:所有金融机构承做台北市及台北县10个县辖市新购屋贷款,对已有“购置不动产贷款”者,贷款额度不超过70%、无宽限期,且对同一担保品,不得另以修缮、周转金及其他贷款名目额外增加贷款。

  据悉,这是台当局近20年来,首次动用“选择性信贷管制”。如此大的动作,能否遏制住猛涨的房价?

  “地王”频现

  台湾房市迎来“第四波”

  7月23日,台北县公开标售新庄“副都市中心”商业区12笔土地,开发商以每坪约213万元新台币(下同)的价格,标下其中一块合并土地,成为台北县新地王。

  此时,距离“选择性信用管制”政策出台不到一个月。此前,因为台北市住宅土地在1月标出“地王”每坪679万元、2月标出“地后”每坪602万元,迫使当局下令暂缓标售台北市精华区公有土地。

  但就在“打房”政策出台后,台北县三重一块1.58万坪的工业用地以101.68亿元成交、台北县新庄“副都市中心”住宅区土地拍卖每坪约159万元、台北市西门汀一栋旧写字楼以30.5亿元成交……每块地售价都创下了同区域的纪录。据不完全统计,近一个月来,开发商投入大台北地区的金额高达440亿元。

  飙涨的房价促使 “无壳蜗牛联盟”重出江湖,他们背着蜗牛模型,演出行动剧来呼吁平抑房价措施。

  “无壳蜗牛”一词要追溯到21年前。1987年台湾“产业局”标售华航土地创下天价,致使台湾房价开始狂飙,两年内涨了大约2倍。台北房价在1989、1990年两年中,飙涨的幅度为1988年的3倍。无力购屋致使民怨不断,因而在1989年产生名为“无壳蜗牛”夜宿台北街头的活动。

  而台湾房地产市场从1970年至1990年,则经历过三次明显的景气循环,其中1973年至1974年、1979年至1980年、1987年至1989年分别是三次景气循环高峰期,而于1990年进入超过十年的低迷期。

  从2002年开始,台湾当局加大低利优惠房屋贷款额度,土地增值税减半实施两年,计划开放大陆与外商投资台湾房地产,长达10余年萧条期的台湾房地产市场出现回升迹象,同时也成为台湾房地产“第四波”的起涨点。

[责任编辑:赵静]

相关内容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