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世代都有属于自己的美丽与哀愁!面临愈来愈沉重的竞争压力,六、七年级世代虽常流露不知所措的脆弱与迷惘,但他们已逐渐展现突围而出的创意与能力。台湾《中国时报》今天的社论呼吁,请不要再叫新世代“草莓族”,他们需要的不是负面标签,而是更多支持与鼓励。
根据《中国时报》最新民调,二十岁至三十岁的年轻人,只有四成九可以接受“草莓族”称呼,无法接受者达到四成三。该报“台湾希望二○○八——年轻人的困境与未来”专题中,部分新世代强调自己是打死不退的“蟑螂族”,不管大环境如何不景气都可以死撑着;更有得到国际研究大奖的新世代挑明:“怎么唱衰七年级都没用,以后还是我们当家!”
社论认为,事实上,六、七年级世代正处于“双城记”所描绘的:“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他们固然面临了空前艰难的困境,但也同时掌握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从年轻人的竞争力来看,该报民调显示,高达六成年轻人认为台湾大专教育没有竞争力,三成九年轻人认为自己竞争力不如中国大陆年轻人(仅三成五认为较具竞争力),四成六年轻人则认为竞争力不如新加坡、香港、韩国等邻近国家新生代(仅二成五认为较有竞争力),这种心理感受当然是一种警讯与危机。
再来看年轻人的贫穷化问题,根据“主计处”资料,去年社会新鲜人起薪比九年前还低;截至九月为止,今年青年失业率为整体失业率的两倍,推估大专应届毕业生每二.五人就有一人失业;不少私立大学学生念书时背负就学贷款,还没出社会已负债累累;不少社会新鲜人入不敷出,更成为薪水月底花光的“月光族”。
然而,新世代并不胆怯。“劳委会”去年调查,高达四成八的台湾青年愿意到海外工作。走进全东南亚最大的台中职训中心,许多年轻人打算学得一技之长后进军大陆。不少新世代更未雨绸缪,努力考上各类专业国际证照,好让自己“一照在手,走遍天下”,未来的路更加宽广。
此外,愈来愈多职场研究显示,计算机、MSN的普及,以及小家庭生长环境,虽让许多七年级生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相对自私与不合群,对于雇主的要求更无所适从;但多数雇主也认为,具备计算机信息技能、搜集信息能力,加上愿意学习新事物、有创新企图心、充满活力,都是七年级生在就业上很大的优势。
在社会快速变迁下,年轻人的梦想与价值观也已出现大幅改变。掀起风潮的电影《练习曲》中,一个听障青年骑单车环绕台湾一圈,感动了许多人的心灵。很多人开始领悟:“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年轻人更提醒自己赶快圆梦。大专校园里,过去引领风骚的学运社团早已退烧,取而代之的是实用技能与休闲社团。台大最“夯(编辑:音 hāng,充胀、胀满)”的“蛋糕制作研习社”,今年入社的社员,还得从两百人中抽签选出八十位“幸运儿”。不少入社的台大高材生希望及早培养不同兴趣,好让未来在工作之外,能以“乐活”、“慢活”重新思考生活的本质。
社论指出,网络时代的兴起,则让许多年轻人将网络视为实现梦想的“圣地”。新世代外语与创新能力的提升,更形同装上一对强而有力的翅膀,协助他们在各领域展露头角,在岛内独立创业杀出血路,并勇闯海外巿场大放异彩。必须看到,青年议题包罗万象,偏远地区与少数族群青年立足点不平等、严重缺乏资源等重大困境,仍需要行政部门拟定正确对策、投入更多资源解决,社会各界也应该对这些弱势青年付出更多关怀。所幸网络时代已经降低年轻人突围而出的门坎,从城市到乡村的年轻世代,不论主客观条件优劣,都已经有更多机会找到生命的出路。
无论如何,属于新世代的命题与挑战,终究必须由新世代自己探索完成。面临当前困局与机遇,习惯使用“火星文”的“冏(编辑:音 jiǒng,在网络文化中意为,表达沉重的思想或浪漫与激情。)世代”即使撞得头破血流,也是属于自己的美丽与哀愁。让我们一起丢掉“草莓族”刻板印象,鼓励新世代用自己的方式昂扬前进!
[责任编辑: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