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立夏,二十多名北大学生身着“汉服”到紫竹院公园游园,并与游客进行“掷箭”、“掷卵”等古代民俗游戏活动,希望通过和游客的互动游戏推广传统文化。同学们还表示,北大历史系学生愿意将“汉服”做成系服来穿。
据说,当这二十多名北大学生身着“汉服”游园,并进行“掷箭”、“掷卵”等古代民俗游戏活动时,学生身上的“汉服”居然被不少游客误认为“大长今”。这也难怪,韩服也好,日本和服也好,最初都是受“汉服”影响的产物,站在韩国人和日本人的角度,韩服和日本和服最早都是舶来品,今天的韩服和和服,依然可见“汉服”的影子。值得深思的是,日本和韩国人所沿袭的民族服装,自诞生之日就借鉴了“汉服”,但并没有影响他们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兴盛。
历史总是在不断前进的,反映在服饰上,“汉服”也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复兴了“汉服”,并不等于复兴了民族文化,甚至也未必体现了复兴民族文化的科学态度。从更深层次看,复兴“汉服”也与民族自豪感没有多少关系。一个民族的成员能否有自豪感,取决于这个民族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和本身拥有的实力。如果中国的大学能够为人类文明贡献更多一流的发明创造和先进精神产品,那中国的大学就有了自豪感;如果中国的综合国力和文化魅力能够在世界上更进一步,中华民族就有了更多的自豪感。我们需要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但需要继承和弘扬的,绝不是过时的形式,而是内在的精神。当我们以重着“汉服”来弘扬国学的时候,是否反躬自省过,自己到底继承了多少国学的“魂”呢?
(来源:国际在线-北京青年报;作者:朱述古 )
编辑:季水
[责任编辑: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