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文化社会

宝岛小吃让人流口水

2003年03月20日 09:28:37  来源:
字号:    

记者 吴亚明
到台湾驻点采访,无论是在台北市,还是到外县市,每天的饮食都需要自行解决。这固然是个负担,倒也给了我一个机会,可以走街串巷,品尝每个台湾人都引以为豪的“台湾小吃”。

台湾各地都有名小吃

台湾的中式饮食,都是从大陆各省传过去的,什幺菜都有,而且名称也与大陆的招牌菜一样,但端上桌子一看,根本就不是那幺回事,刀工也不行,再尝一下,更没有那个味道,账单一来,还不便宜!所以说,台湾中式饮食没有大菜,只有小吃。小吃也是从大陆传过去的,又融合了当地人的口味,而且就地取材,比大菜显得更有特色、更有味道。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各地包括各个小镇,都有名小吃,台湾人对此津津乐道。比如,桃园大溪有豆干,台北淡水有鱼丸、阿婆铁蛋和阿给,台北县永和市则有正宗的永和豆浆,新竹县市有贡丸和米粉,嘉义有鸡肉饭,南投有绍兴酒做的米糕,台中有太阳饼和阿水狮的猪脚……真是应有尽有。至于蚵仔面线、炒花枝、菜脯蛋、鱼羹、担仔面等,差不多全台湾的每个小店都有。但台湾朋友会告诉你哪一家最正宗,原因是它已经开了几十年,或者当初这一家是创始人。

比如担仔面,正宗的百年老店就在台南市,行号叫做“度小月担仔面”,在台湾无人不知,而且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店堂陈设一直保持传统风貌,没有高桌大椅,全是小台矮凳,客人步入店堂,围炉而坐,一边看伙计现场调制,一边闲话“度小月”的历史。90多年前,台南有个叫洪芋头的人,以捕鱼为生。但是每年的5月到8月间,却是台风肆虐的时节,根本没办法出海。于是,他只好另谋生计,挑起一头是锅和灶、一头是米粉和面的担子,卖起了福建老家的肉燥面。因为每年的这段时间,被渔民叫做“度小月”,所以洪芋头的面也被称作“度小月担仔面”,一直流传至今。

说到台南,还让我想起另外一个名小吃,它有个骇人听闻的名字,叫“棺材板”。它是这样做成的:将厚片的吐司面包炸酥后挖空,填入牛奶面糊、鸡肉、马铃薯、青豆仁等,再将挖去的面包皮盖上。棺材板是食客的“戏称”,老板索性以此命名。

小吃集中在夜市

这些台湾名小吃,我都吃过,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至今齿颊留芳的还是淡水鱼丸、基隆庙口的螃蟹羹和高雄旗津的西红柿切盘。在台北的淡水,做鱼丸、卖鱼丸的比比皆是。先将上等的鲨鱼肉打成浆,再加少许的芡粉和水,和匀之后,包进肉燥,丸子就做成了。淡水鱼丸很有咬头,吃的时候还要小心,先得把鱼丸咬开一小口,吸吮里面的肉馅和汤汁,然后才可以大嚼。基隆庙口的小吃摊从清朝同治年间就有了,现在有两三百个摊位。那里的小吃螃蟹羹由鲜笋丝、鲜香菇丝、发菜、螃蟹腿肉等6种材料做成,色香味俱全,坐在炉子边,一碗螃蟹羹下肚,觉得天下美味莫过于此。而高雄旗津的西红柿切盘,是将带青的西红柿切成块状,放在盘子里,蘸酱油和梅子粉后再送入口中,那种味道实在无法形容。

当然,小吃最集中的地方还是夜市。台北因此形成十大夜市,比如士林、公馆、华西街、师大、饶河街、辽宁街、宁夏路等等,台北县淡水夜市就在淡水老街,基隆的夜市在庙口,新竹夜市则在城隍庙……这些夜市台湾人都烂熟于胸,外来的观光客也往往在本地人的渲染鼓动下,按图索骥,大吃一顿。俗话说得好,走过路过不能错过嘛!除了小吃,台湾其实还有一些东西比较特别,山菜如山苏、过猫、槟榔花、甘蔗笋(其实是小甘蔗苗)等,日月潭的“总统鱼”(原名曲腰鱼,因为蒋介石非常喜欢,所以改名),海鲜则有东港三宝如樱花虾和黑鲔鱼等。黑鲔鱼的生鱼片入口即化,吃后,你会觉得其它鱼真的很一般。

饮食不分家,台湾的饮料也很特别,走到哪里都有各种味道的饮料,比如台北的珍珠奶茶,台东的洛神花茶以及用炼乳和各种水果做的刨冰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澎湖人发明的用仙人掌果实榨汁做成的冰激凌,味道酸甜,吃了还想再吃。

眷村里有山东大馒头

台湾小吃店很小,很干净,老板、伙计也和善、勤快。装饰简朴的墙上往往会挂一块社会名流题送的匾额,或者就是记者写的有关报道以及在此一吃的留影。

说了这幺多,还得说回来,大陆人尤其是北方人在台湾日子长了,还是不太适应当地的饮食,往往觉得太淡、太甜。如果是这样,我告诉你一个好去处,肯定让你一解乡愁,这就是眷村。眷村是当年退踞到台湾的国民党军人眷属的居住之地,其景象就像上海的棚户区或北京南城的一些地方。说实话,也就那里还有正宗的大陆饭菜小吃,你还可以吃到山东大馒头和杠子头呢!

[责任编辑:system]

相关内容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