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高校抓学生“口德”
1月底,台湾教育界召开了“全台大学校长会议”,一份由“国立大学校院协会”提交的关于在校园中开展“提倡口德运动”的提案引起热烈讨论。校长们认为,现在的社会变得越来越让人看不下去了,包括政治人物在内人人口不择言,粗话连篇,相互攻讦,骂来骂去,风气很不好。要改变这股歪风,就要从学校抓起,教导学生如何“正确说话”,如何相互尊重。自此,台湾高等院校的品德教育工程正式启动。
台湾实行“高压”统治期间,教育政策是随政治需要而定,课程设置除了重视“三民主义”的灌输外,当然也少不了相关的品德课程,教育学生要服从管教、专心学业、顺从社会。“解严”之后,“全面民主开放”之风也吹进了大学校园,禁锢的教育体制开始松动,尤其是近十几年来,为适应世界科技及产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大院校都在课业设置上进行了调整。专业知识科目的大量增加,使得品德教育的空间大大压缩。另一方面,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吸引更多的好学生,各院校都致力于提升形象,强调自己科研水平领先、课程设置尖端,许诺管理制度宽松、校园生活舒适,而品德教育则逐渐乏人问津。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们自然缺乏一种“积极向上、奋发努力”的学习精神。以英语来说,大多数学生认为进入大学后英语能力反而变差了,只有约20%的人认为“有进步”。同时,学生在通过竞争激烈的联考进入大学后往往会放纵自己,养成不少陋习。为了鼓励大学生专注学业,学校也采取了一些激励措施,有的学校提供高额奖学金,鼓励那些学习用功、成绩优良的学生,但大多数学生则认为这笔钱“可望而不可及,趁早别费心思”。还有的学校实行反向操作,以在学校网站公布不用功学生“黑名单”的做法来激励学生向上,结果却招来一片反对之声。
在大量事实面前,台湾高教界认识到,现行的高等教育方式已难以抵制社会多元化带来的侵扰,只有加强品德教育,才能让大学生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养成良好的品格。日前,台湾大学推出的“系主任时间”已获该校“学生事务委员会”通过。按照规定,未来系主任们每学期都必须安排固定时间,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对谈,内容从校园里的生活小事到步入社会的前景规划,无所不包。政治大学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推出“公民自觉教育课程”,规定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必须用一定时间走出校园,到社区为民众提供无偿服务。中原大学的“品格教育课”也即将展开,要求学生除了重视学业外,还要注意培养真爱、仔细、忍耐、好客、慷慨、诚恳等良好的人格特质。
对于学校启动的各种形式的品格教育课程,大学生们反响不一。有学生认为,校方落实“品格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将有很大的帮助。有人则对此不以为然,政治大学中文系一位女同学表示,如果校方强制要求学生去社区服务,对那些本无此心的人来说,虽然会遵守规定,但私下一定会抱怨不已,应付差事,其道德品质不会有什么改变。该校另一位二年级同学也表示,高年级学生思维方式已经定型,再开展类似课程效果不会太大。
《环球时报》 (2002年02月04日第十五版)
[责任编辑: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