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经济

兴航倒闭揭示风险 台当局蒙着眼睛过日子

2016年11月24日 08:23: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中国时报》24日社论说,岛内最老牌的复兴航空董事会决定解散公司,消息传出令人震撼。兴航虽然因为连续两年发生空难,造成严重的财务负担,同时也影响品牌形象,让其营运难有起色,不过以财务面来看,复兴航空每股净值仍有7元(新台币,下同)以上,相较陈水扁当局时70亿的累积亏损,财务体质算好,但董事会仍决定解散公司,原因就是“看不到前景”,大股东不愿继续投资。依照董事长林明升的说法,宁可在资产大于负债时先把公司结束掉,还有能力好好处理债务与员工资遣与安顿问题,伤害可以减到最小。

  之前,外界已看到陆客减少对观光餐饮、礼品业的负面效应浮现,旅行业出现倒闭现象,岛内颇有实力的力丽集团看坏产业与经济前景,宣布终止承租高雄国际青年会馆;企业投资意愿整体低落、缺电风险提高、岛内房市持续滑落、民营企业龙头台塑集团宣布减少岛内投资,要把未来几年投资重心移往海外,特别是美国;今年下半年对出口挹注良多的苹果供应链,传出因iPhone7销售不如预期,年底将砍单,坏消息频传。

  民间对经济前景悲观,唯独台当局执政团队抱持乐观态度。近日一家媒体引述了蔡当局团队“主要幕僚与官员”的说法,认为过去半年是“清障碍及打地基”阶段,现在几个产业计划已上路,明年景气又比今年佳,因此“大环境会对执政团队较为有利”。

  坦白说,这个台当局执政团队可能错估情势又太过分乐观,更把文书作业错当经济成果。他们认为产业创新五加二计划中,包括:亚洲硅谷、生技医疗、绿能科技、智慧机械四项都已陆续上路,经济前景乐观可期。

  何谓上路?如果官员认为完成规划和计划,经“行政院”通过定案就是上路,那当然是确定无误。但实质来说,一个经济计划或产业规划,完成计划并经“行政院”核定,只是完成行政程序,其实与经济或产业毫无关系。真正的重点在这些计划带来了多少投资?引发什么效益?甚至是否已有指标性的个案成形,否则,8年前刘兆玄在“行政院长”任内,不早就核定“六大新兴产业计划”,这些计划也早已“上路”,但多年来到底带来什么效益与成果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么,现在又凭什么说计划上路,经济就可以乐观?

  把完成文书作业当成完成计划,以为效益就会滚滚而来,是过分的简化及盲目的乐观。撇开业界一直对这些计划内涵的嘲笑与批评不谈,这些计划要能落实到发挥效益,对产业与经济有贡献,终究要靠企业的投资。但由企业界的反应与忧心来看,显然民间投资意愿仍然相当低落。

  台当局执政团队“明年景气预期比今年更好,大环境会较为有利”的乐观,是对景气循环统计数字的误解,也是对风险的无知。根据“行政院主计总”处公布的今年第三季经济成长率概估为2.06%,较8月预测的1.99%高,全年经济成长率笃定可“保1”,在去年连续3季经济衰退后再拉出连续2季正成长,这波经济谷底算是已经通过。但问题是即使明年经济成长率预测值1.88%可达成,或甚至如“国发会”所说的“一定可破2%”,但这值得欣慰吗?老实说,无论保2或1.88%,都是低成长率。

  这代表台湾面对的可能是L型的经济走势,而非V型走势,即经济不再下滑但复苏力道微弱,持续保持在低度成长。事实上这几年几个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几乎都是出现L型复苏——日本固然在低档徘徊多年,欧洲也是如此,今日复苏力道较强劲的美国,在金融海啸的谷底后,也是花了多年才出现明显的复苏;甚至大陆这3年也陷入增长放缓的L型。

  岛内经济风险极高,外部风险不低。除了大陆经济勉强可以乐观外,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带来的不确定性,至今仍无人能评估,单以其贸易保护主义基调而言,倚赖出口贸易的台湾经济,显然只见其弊难见其利。我们单由出口与外销订单在9月表现良好,10月又不如预期,就可看出经济尚未进入平稳向上趋势,波动与风险仍高。

  外部不确定风险增加、内部消费与投资双冷,台湾执政团队不该低估风险、过度乐观,却对企业界看淡前景因而减少投资,甚至如兴航般趁早打包解散的事实视而不见。要务实推动法令改革、开放改革,打好投资环境,才可能见到产业升级、经济上扬。若还是一厢情愿以为“计划完成投资就来”,那么,这个当局与那个蒙着眼睛过日子的当局,又有什么不同呢?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