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经济

蔡英文如何重振台湾经济

2016年01月21日 08:31: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联合报》21日社论说,过去数十年,台湾对内对外最引以为傲的事就是经济起飞。台湾从1950年代的农业与轻工业经济架构出发,GDP一路以接近10%的年成长率飙升,到近年每人年所得近23000美元,确实难能可贵。但是,过去的光荣并不保证日后的一帆风顺;事实上,台湾今天经济的问题,恐怕有一部分正是肇因于以往的顺遂。“经济奇迹”、“亚洲四小龙”的荣誉勋章,使民众误以为经济成长发展是手到擒来的理所当然之事,不觉得自己须要改变。

  由几个面向,可以看出台湾经济情境之今非昔比。就成长率而言,台湾已从数十年前动辄8%、9%的表现,退化成近年保一、保二的凄惨挣扎。就分配公平而言,台湾从1980年前“所得成长与分配平均同步”的罕见特例,恶化成近年贫富差距的急速扩大。就薪资成长而言,早年台湾的薪资上涨率甚至超越经济成长率;但是近15年却是薪资成长率只剩下1%。就财政结构而言,台湾人对健保、劳保、长照等社会福利的期待和依赖越来越高,但是财政收入结构却明显难以支撑。就外在竞争环境而言,中国大陆与韩国等对手的经济实力与积极度都与2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台湾却在原地踏步,一点一滴流失国际竞争优势。

  对台湾处境有粗略了解的人,都能体会当前经济环境之严峻。对内,新当局首先必须要正确认识当前经济亟需转型的事实。台湾以往赖以成功的OEM代工、拼成本接单等经营模式,早就不敌对岸与新兴东南亚国家。即使是蔡英文揭橥的五大产业(绿能、生技、物联网、“国防”、机械),台湾的相对优势也极单薄,并不足恃。而所谓转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必须要先了解开拓新产业的关键环节、知晓当前制度环境的不利因素、扭转过往的错误,才有可能成功。

  过去十几年,多数政府方案或追求短暂景气数字,或套用诸如“创新经济”、“工业4.0”等流行名词,表面功夫居多,积极落实殊少。事到如今,新当局必须要找到真正对经济转型有认识的专家,认真规划新的经济政策,才有可能找到正确解方;若是路走偏了,后果必不堪设想。

  其次,创新经济通常会带来“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弊病。台湾迈向创新经济之际要如何兼顾社会公平与弱势照顾,更是新政府的挑战。法国经济学者皮凯提所描述的“百分之一对百分之九十九”,正是欧美许多国家在知识经济时代走上的岔路。台湾要如何避免重蹈覆辙,必须要在规划创新转型之际就一并思考。

  第三,台湾经济转型不只是一个内部改造工程,也涉及外在环境的经营。台湾的贸易依存度高,当然希望靠着加入区域经贸组织而闯荡全球。另一方面,即使是内部的转型改造,也需要在人才、设备、场域测试、产品运销各面向与国际互通声息。但由于中共的国际影响,台湾的对外经贸空间与两岸关系密切相连。如果两岸关系走僵了,必然也会影响内部转型的改造。

  简单地说,台湾的经济实力,是在两岸与国际形势不利的环境下“苦撑待变”的本钱。有少数暴虎冯河之辈轻易地把“尊严”与“经济”二分,复将“公平”与“成长”二分,而且认为前者优先;这恐怕是简化问题的思考。民粹人士可以这样想,执政者却不能如此天真偏执。台湾显然没有民粹内耗的时间;民进党却还坚持要拖到5月才“组阁”,但是台湾经济还能拖多久,恐怕才是人民最关心的。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