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经济

大陆台商转型升级:深耕关键在于本土化

2013年06月19日 09:34: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旺报》18日刊载大陆资深媒体人洪亮的评论文章分析大陆台商升级转型问题。文章指出,面对成本升高、需求不振与竞争加剧三大难题,在陆台商已来到一个十字路口,唯有转型升级方能脱困。评论直言:台商应该用好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盲目追寻统一的升级模式,做好10年、20年“深耕”的准备,从本土化中寻找升级的契机。

  全文摘编如下:

  在8日江苏南通“2013台商转型升级峰会”上,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说,台商在大陆依旧面临很多发展困境,拜托大陆帮助台商突破难关。事实上,面对成本升高、需求不振与竞争加剧三大难题,在陆台商已来到一个十字路口,唯有转型升级方能脱困。

  面对三大难题,在陆台商大多做出以下选择:首先,将产业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降低劳动力成本;第二,由外销向内销转移,扩大大陆内需市场;第三,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发展新增长点。但这三条路径是市场竞争下的被动转移,甚至是“拆东墙补西墙”。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台商在大陆经济中已占据一席之地。但是,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大陆现在的市场环境对世界更加开放。台商面对的竞争对手更加强大,优势所剩不多。

  在这样的时刻,需要思考,台湾企业进一步发展、进行产业升级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对大陆市场的“深耕”能力,应是台商的核心竞争力。如能良好运用,可以为企业升级起到帮助。

  “深耕”的关键在本土化。大陆市场充满商机,但巨头折戟的案例也不少。由于过度担心技术外泄,日本手机企业极少在大陆建立研发中心,导致其本土开发出许多高新产品,却无法适合大陆民众需求,在2005、2006年就退出了市场。面对当下大陆迅速兴起的智慧手机市场,日企只能望洋兴叹。

  相比之下,由于文化接近与交流频繁,本土化一直是台商优势。台湾量贩店品牌大润发就是深耕当地、扩张升级的良好案例。大润发从华东地区开始,从广阔的3、4线城市布局,不断摸索最适合的本土化路径。这一战术取得了成功,在“2012中国连锁百强”大润发排名第五,超过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与家乐福。

  未来,随着《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将签署,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将进入大陆。与制造业不同,以美容、医疗、教育、娱乐等为主的服务行业,会更多直接面对大陆民众,很多服务内容也和文化相关。市场对服务企业更加“挑剔”,注定了许多海外企业在大陆“水土不服”,这也恰恰是台湾的机会。

  2002年全球汽车租赁巨头“赫兹租车”进入大陆市场,但由于没有意识到大陆人工费用低,而仍然选择美国通行的“自驾租赁”而非“配司机服务”,导致生意惨淡。相比之下,小企业“一嗨租车”,采用“协力厂商配司机租车服务”,让车主带车自由加盟,再利用网络搭建服务平台。该本土化策略不仅适应大陆市场需求,并且大大降低了公司库存、人力等成本。这种利用电商进行创新升级的案例,尤其值得未来西进的服务业者参考。

  与世界企业一同竞争大陆市场,台湾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文化。由于语言相通、文化相近,能够为大陆民众带来最亲切、最有人情味的服务。未来两岸都将迎来服务业大发展的时代,台商应该用好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盲目追寻统一的升级模式,做好10年、20年“深耕”的准备,从本土化中寻找升级的契机。(洪亮:大陆资深媒体人)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张洁]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