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连日阴雨绵绵,有人开玩笑说,这就好像台湾的经济,还是让人感觉有些“冷”。辞旧迎新,许多民众的心愿是经济回暖。台湾经济要走出低谷,目光一定要投向大陆,这早已是岛内业者的共识,然而,两岸经贸往来的内容在变,大陆对台湾也早已不仅仅是可以销售商品的市场。两岸经济合作步入“深水区”,两岸需要更多深层次、制度化的思考。
台企面对商标维权困扰
1月3日,台湾行业领导品牌企业联盟召开记者会,说明台湾企业参与“中国驰名商标”的情况。目前,台湾共有28件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殊荣。联盟召集人张平沼先生说:“这个数字不准确,因为我们只统计了在台注册的企业,有不少获得此项殊荣的台商企业是以在大陆注册的公司名称申请。”
越来越多的台企想要参与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因为越来越多的台企想跨海到大陆发展。台湾海峡两岸商务协调会副会长赖文平接受采访时指出,虽然国家工商总局在审查“中国驰名商标”时相当严格,但台企仍然在努力争取,因为这是对产品品质的肯定,同时可以提升台企产品在大陆的知名度。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台企在变化,从传统产业拓展到高科技产业、生物产业;从消费端品牌拓展到生产端产品。“这其实也是台企在大陆发展轨迹变化的一个体现。台企在大陆面临着转型升级。”台商陈先生对记者说。
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对于想要在大陆生根的台企来说,有着更特别的意义。金可国际集团旗下的宝岛眼镜在台湾家喻户晓,走入大陆后,通过成功的营销策略,也迅速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可是,最让我们头痛的是‘山寨’,不少挂着宝岛眼镜招牌的店家,其实跟我们毫无关系。”金可国际集团董事长蔡国洲说,随着两岸经贸合作的深入,台商深耕大陆,品牌商标维权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就避免了恶意抢注的困扰。
细化两岸产业分工合作
大陆,已经不仅仅是市场。从早期到大陆销售产品到扎根大陆,两岸业者考虑越来越多的是双方合作如何深入和细化。
两岸航空业者进行了有益尝试。1月3日,大陆南航、东航、厦航和台湾中华航空公司正式启动“携手飞”合作计划,此后,两岸民众可以享受4家航空公司共用航班。这不仅大大方便了两岸民众的往来出行,也使得两岸航空公司得以客源共享。台湾华航总经理孙洪祥还特别提出,希望两岸航空业未来可以在业务、线路开发、经营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两岸经贸交流的内容正在改变,因此,两岸实现经济合作制度化的呼声也由来已久,ECFA的签署更赢得了两岸的掌声。业者期待随着ECFA后续协商的推进,两岸真正实现产业分工合作。
产业合作的重点在哪里?张平沼说,之前,因为两岸的合作主要是在传统制造业上,因此大陆参访团到台湾参访最常拜会的是工业总会和电电工会,可是,现在大陆参访团拜访最多的是商业总会,2012年就有400多个团体,关注的重点是两岸服务业和金融业的合作,因为这是未来两岸产业合作的重点。
两岸产业合作的意愿看得见,两岸也在积极推动,然而成果却不甚显著。有岛内学者指出,正如ECFA后续协商的推进,两岸经济往来也在步入“深水区”,必然涉及敏感技术问题,如技术开发、共同标准的制定等,需要时间和耐心,也需要互信的累积和增加。
马英九在元旦讲话中,再次提到“自由经济示范区”的建设,这也被列在台湾“黄金十年”的施政重点中。有岛内媒体指出,若能将“自由经济示范区”建设成为两岸产业合作示范区,就产业合作进行重点突破,则可逐渐形成新阶段的分工模式,促进两岸产业互利双赢。(记者 李炜娜 吴亚明)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