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经济日报》今日发表社论探讨当前经济环境下,如何让台湾摆脱“世代间沦落现象”。文章指出,台湾正存在世代间沦落的现象,若持续恶化下去,年轻人前途堪虑,进而造成台湾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此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当局及成功企业家的共同努力付出。
社论摘编如下:
年轻人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也是一个经济成长与社会进步的动力。以目前政治、经济与社会环境,台湾是否还能培养出下一个王永庆、张忠谋或郭台铭等成功的创业家?这个问题的答案深具挑战性与困难性;至于台湾是否能够栽培出如比尔·盖茨、乔布斯般对全球人类有重大影响的企业家?这个问题的答案是遥不可及。在台湾,现在年轻一代所接触与能够发挥的经济社会环境比上一代差,而且有愈来愈下降的倾向,因而产生世代间沦落的现象,现在可真是时代考验年轻人。
如何挽救此一伤害台湾竞争力的负面因素?必须先了解年轻人的特质。这一代年轻人有着改变与突破现状的潜在特质,但却被僵硬的行政、教育与法规架构所束缚,因此如何将年轻人的特质转变成创意、创业思考,进而往商业模式演化,成为台湾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
有愈来愈多的成功企业家捐财产成立基金会,我们建议透过具公信力的机构,连结成功企业家的创业经验与他们成立的基金会,共建“创意创业推广平台”与新创产业投资基金,定期举办创业创意竞赛,挑选具有商业化与竞争潜力的计划与团队,并投资资金扶植新创幼苗,以及培养、灌输创业经验与经营方法,让新创企业比原有企业有更高附加价值,开拓海外新市场。简而言之,上述构想就是要成功企业家贡献心力、知识,“捐钱又捐脑”地培育下一代创业者,这是一项志业,也是发挥社会企业功能。
虽然“经济部”中小企业处有鼓励各大学创建育成中心、许多大学也成立创业创意或创新学程,然而大学教师与产业发展连结程度日渐低落,而学程本身无师资编制,兼任教学工作的老师大都缺乏创业经验与直接研究成果,成效是否与设立目标相符?同时,课程设计缺乏文化社会元素,似仍走过去只重技术的老路。唯有在了解文化社会元素,方有影响众人的创意,再透过技术创新,将产品或服务展现出来。虽然目前有零星创意创业竞赛,但是效果仅止于竞赛,而缺乏演进、深化之创业扶植功能。
另外,青辅会与相关单位合作推出青年创业贷款,仍属创业创意的片面功能与杯水车薪效果。而推动台湾产业升级的工研院,在目前产业需要软实力的根基,发挥多大的成效?“经济部”推动成立商研院,受限于人力与资源,是否能够达成当初设立的期望?要解决目前台湾世代间沦落现象,必须跳脱上述片断、缺乏整合的机制,连结成功企业家的创意创业推广平台才有立竿见影与深化产业转型的功效;再透过此一平台带动各大学创业创意学程与育成中心,加速人才培育与创业成效。
台当局习惯以技术创业来带动经济发展,使台湾陷入苦情代工、海外生产的困境。目前需要创意创业思维,以文化为本、技术为用,当局需要“文化部”技术与商业思维、人才,而开拓华人巿场也需要主管大陆事务部会的参与,因此“行政院”要有整合文化、经济、科技、两岸的指导单位,推广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在全球华人市场抢占一席之地。未来台湾经济转型非仅止于扶植特定产业,而应该培养年轻人创意创业能力,让附加价值之提升与创造,有着遍地开花之功效,强化台湾竞争力、创造更多工作机会与就业质量,进而提升整体薪资水平。
目前台湾正存在世代间沦落的现象,若持续恶化下去,年轻人前途堪虑,进而造成台湾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此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当局及成功企业家的共同努力付出。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