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金改弊案一审宣判,陈水扁与三大金控负责人等21名被告全部无罪的判决大出台湾社会意料,其关键的论点是金融合并是否为“总统”职权的认定。台湾《联合报》7日发表社论指出,从这项论点往上一层来看,是将未来的司法争讼推升到“宪法”层次;往下一层而言,则是停顿多年的金融改革要何去何从。
社论摘录如下:
无论从结果或过程看,台湾的金融改革史实在不怎么光彩。在上世纪90年代开放设立的新银行,造成了过度竞争,将银行金库当做私人财库的中兴银行王玉云家族、中华银行王又曾家族,便是那个时代下的产物;动用台湾数千亿元资金收拾残局的一次金改,仅能算是花钱消灾;接续而起的二次金改则以民营化及大型化为号召,订下公股金融机构及金控限时减半的目标,想要一举解决金融机构过多及公营银行效率不彰等沉痾,却也由此鼓动了政客巨贾间的金钱权力交易,使二次金改积极的改革本质变调为让人瞠目结舌的官商勾结戏码,于2006年“行政院”喊停后,从此无人再提。
从二次金改喊停迄今的4年里,前半段处于二次金改相关争议金控并购案件的善后期,当时的陈水扁当局忙着为金改弊案转移焦点,无暇再虑其他;后段改由国民党执政,新手上路又碰上了70年来的金融大海啸,抢救急速恶化的失业情势及稳定暗流伏动的金融体系成为最重要的事,改革又再蹉跎了两年。就这样走走停停,台湾金融服务业的发展龟速,完全跟不上这几年岛内经济成长的脚步,因而产值占岛内GDP的比率不升反降,去年更降到8年来最低,只有6.35%,今年看来仍无明显翻扬的迹象,亦证明了扁当局两次金改的失败及马当局不愿面对金改之弊的后果。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