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经济

整并为台湾金融机构当务之急

2010年10月07日 16:31:00  来源:
字号:    

  台湾“金管会主委”陈裕璋最近接受台湾《经济日报》专访时表示,岛内金融机构家数太多,整并不易,台湾“金管会”的监理有优先顺序,未来将以强化金融业财务稳健为优先。这番谈话显示,“金管会”近乎忘了还负有产业发展的重责,而整并正是金融产业政策的核心之一。台湾《经济日报》7日发表社论指出,面对台湾金融产业发展只重“树”而不重“林”的局面,“金管会”如何调整台湾的金融产业政策值得思量。

  社论说,经济情势与金融市场的变化息息相关,“金管会”施政的优先顺序自须视当时的金融、经济大环境而定,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选项。以亚洲金融风暴后,台湾金融机构资产品质恶化,逾放比居高不下为例,当时金融主管机关的当务之急是打销呆帐、降低逾放;被视为一次金改的二五八目标,正是当时最重要的金融政策。此刻的台湾金融体系,逾放比迭创新低,尽管即将面对升息的挑战,但就如台湾“行政院副院长”陈冲所言,目前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是台湾金融史上最强。既然不必被弊案追着跑,也不用为金融海啸冲击金融稳定而四处灭火,此刻的“金管会”理应有更多的挥洒空间。

  陈裕璋上任以来,强力取缔违规的金融机构,虽引来少数业者批评,但仍赢得不少掌声,多数人仍肯定“金管会”的监理魄力。但这四个多月来“金管会”的作为显示,现阶段的监理重点似乎是“机构”优于“市场”,相对较缺乏长远的产业发展策略与目标。

  个别金融机构的财务健全与否,攸关存户权益,当然很重要,这不但是监理机构的天职,更是日常的监理工作。但金融监理机关的职责不应只是扮演金融警察的角色,还负有制定金融产业发展政策的任务;“行政院”修正组织法时,“金管会”也坚持产业政策与金融监理不能分离,但在施政作为上,“金管会”却没有做到二者并重。“金管会”毕竟不是“金检局”,面对金融产业不能重“树”不重“林”。

  金融机构的经营若只有报酬没有风险,会让一家金融机构垮掉,但若只顾风险而无获利,也会让一家金融机构萎缩。台湾金融市场长期以来活力不足,原因之一就是金融机构家数过多、同质性高,金管会有责任透过产业政策的思考及制定,依一致性原则调整并改善,以维持合理的经营环境,让金融业有伸展的空间;而如何推动金融机构的整并,正是必须思考的问题,岂能因二次金改有弊而因噎废食?

  两岸金融市场的开放,指出了台湾金融机构一条新路,但并不是每一家金融机构都能走得出去;除了财务体质、创新能力的竞比之外,“规模”更是关键。可是,金管会有想过如何积极协助金融机构变大、变强吗?不可否认,金融机构的整并涉及员工、文化等融合,过程困难重重,但改革之路原本就不好走,不能因有困难就放弃改革。难道又要等到下一次金融体系体质变差时,才要再拿纳税人的钱,再成立一次金融重建基金(RTC)做整顿吗?

  对金融监理机关来说,“机构”与“市场”的监理都很重要,而见“树”又见“林”的政策,两者应是并行不悖,除了个别金融机构的财务健全外,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很重要。尤其是两岸经济协议(ECFA)签订后,两岸金融市场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对台湾金融产业发展是一个新机会,金融监理机关更应掌握契机,主动提出一套完整的金融产业发展蓝图,许台湾金融产业一个未来。面对新局,外界对“金管会”寄予高度的期待,强化金融业财务健全仅是其中之一。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栗琰]

相关内容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