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海基会与大陆海协会日前完成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及智慧财产权保护合作协议(IPR)的换文程序,两项协议于12日正式生效。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13日发表社评认为,这不仅平息了岛内的多日争议,也开启了两岸经济合作交流的新页,使台湾经济更添活力。
社评摘录如下:
ECFA是两会自2008年恢复制度性协商以来,范围最广泛,时程最紧凑的协商。但在谈判过程中,台湾的在野党极尽所能的丑化抹黑,非但将大陆的让利贬为“裹着糖衣的毒药”,声称会造成台湾贫富差距更加恶化,产业受到严重冲击,更将ECFA视为大陆并吞台湾的第一步,在绿色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下,的确有许多民众受到误导。不过,随着ECFA内容的逐渐披露,充分证明ECFA对台湾利多于弊,得多于失,支持ECFA的主张逐渐成为台湾的主流民意。尽管如此,反对ECFA的声浪仍未平息,只是转移焦点。
预期ECFA生效之后,由于早收清单大陆给台湾539项,台湾农产品、石化、机械、纺织、运输工具等关税减少295亿元,不但使相关商品在大陆市场更具有竞争力,也有益于在大陆市场的台商,采购台湾的原材料与零组件;同时,两岸贸易将与大陆扩大内需的政策结合,有助于台湾多项具有竞争力的传统产品拓展大陆内销市场。再加上台湾开放大陆服务业及金融业,预期未来陆资来台将更加扩大。
此外,ECFA生效后,将可强化台湾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举例来说,韩国与台湾对大陆出口商品中,前50项商品,重迭者高达33项,主要以半导体及其零件、液晶面板、石油化工业为主,一旦台湾产品未来享有零关税优惠时,韩国产品的竞争力就会降低;另外去年韩国对大陆出口超过5千万美元以上的纺织产品12项,台湾11项,其中染色针织物9项重迭,未来显然都会成为台湾较具优势的产业。
不可讳言,若干因应贸易自由化能力较弱,以内销为主、竞争力较弱的产业,例如石材、制鞋、织袜、寝具、毛巾等产业,在ECFA生效后,不免受到冲击,台当局除了已编列900亿加强辅导之外,也应鼓励这些产业朝向产品差异化、弹性接单、少量多样及建立品牌,使他们在困境中走出一条生路。
总之,签订ECFA对台湾的经济绝对是正面多于负面,估计GDP至少可增加1.65%,总就业人口至少增加25万7千人,总出口增加4.99%,总进口增加7.07%,试问,反对ECFA还有什么正当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ECFA生效之日正是两岸签订金门协议20周年,当年能够突破两岸事务性协商,正是秉持现在“搁置争议、求同存异”的精神。有鉴于此,虽然我们深知ECFA生效之后,还有许多棘手问题有待协商,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也尚未组成,但我们深信,只要能够“正视现实、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则必然能够共创双赢。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