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工商时报》12日发表社论,针对最近台湾社会为了两岸洽签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冲突日渐升温、朝野两党主席决定举行辩论指出:一个原属全球经贸巨变下的政策抉择,如今似乎演成爱台与卖台之争,令人慨叹;我们认为两岸洽签此一协议虽涉政治问题,但更是经济问题,重点在于:面对当前整合如此迅猛的亚洲经济,台湾能偃旗息鼓、听天由命吗?
社论摘录如下:
要谈两岸洽签ECFA这一件事,得从区域经济整合谈起;而要谈区域经济整合,又得从全球多边贸易的式微谈起;而要谈全球多边贸易的式微,便不能不了解近60年关贸总协定(GATT)与世贸组织(WTO)的变化。
自由贸易一直是经济思想上追求的目标,但基于自利心,各国或地区总是高高筑起贸易壁垒。1930年美国为保护本国产业,曾通过哈里─斯穆特关税法案,一举将关税税率调升至60%,大萧条因此由美输出全欧,直到二次大战结束,各国关税税率仍逾两位数。
历经二战,美、英等国了解保护主义对经济的危害,于1947年进行首次多边贸易谈判,并签署关税暨贸易总协定(GATT)调降关税、开放市场。此后40多年总计进行8个回合的多边贸易谈判,终于让全球工业国家的工业产品“平均关税税率”降至4%以下,自由贸易终于踏出关键的一步。
台湾在20年前寻求加入GATT(WTO前身),即着眼于此。因为只有成为GATT的缔约成员,才能与美、法、日、韩等贸易伙伴平起平坐,享有最惠待遇。历经10年的谘商,台湾终于在2002年加入WTO,遗憾的是,与此同时第九回合的多边贸易谈判(杜哈回合)却陷入胶着,8年过去毫无进展。随着多边贸易体系的式微,区域贸易结盟漫天盖地而来,而这一全球贸易环境的巨变,使得台湾千辛万苦取得平起平坐的地位未能发挥实质效益。台湾如今产品不论输往东盟、欧洲、美国、南美所需担负的关税,都比那些彼此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或地区来得高。
举例来说,如今韩国已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FTA)计有美国、印度、欧盟、东盟、智利、新加坡、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等,日本所签署的计有东盟、墨西哥、智利、澳大利亚、韩国、印度等,中国大陆所签署的同样也包括东盟、智利、纽、澳、南非关税同盟等。其余东盟、美国、欧盟、南美等国或地区正在研议洽谈的FTA更是数不胜数。面对如此情势,台湾可谓四面楚歌,除非“杜哈回合”峰回路转,否则台湾外贸劣势年甚一年,已属必然。
台“国贸局长”黄志鹏日前在一场电视辩论里讲得好:“ECFA是谈得好不好的问题,而不是该不该去谈的问题。”面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式微,台湾既不能在区域整合的战场上偃旗息鼓,也不能听天由命等待杜哈回合奇迹式地达成共识,唯一的道路就是突破目前难以参与区域经济整合的困境。而与中国大陆洽签ECFA,就是重要的一步。
有些人也许会问:何以不与美、欧、日、东盟签署FTA,偏偏选择先与大陆洽签?事实上,台湾与美、日、欧、东盟多年洽商丝毫没有进展,并非不谈。背后或许存在大陆的因素,但就平情而论,历来各国或地区洽签对象皆以最重要贸易伙伴为首选,也是事实。大陆如今是台湾最大出口地区,占台湾出口比重达31%,远高于美国的11.3%、欧盟的 10.9%、日本的6.4%,选择大陆洽签FTA天经地义。还有人质疑台湾对大陆出口依赖过深,引以为忧,其实依据WTO统计,区域贸易彼此高依赖的情况极为普遍,不足大惊小怪。以2004年至2005年的资料观察,加拿大85%的出口市场在美国,美国出口产品总额中也有23%输往加拿大,欧盟区内贸易占67%,他们相互依赖,反而促进了彼此的经济。
我们认为两岸ECFA确如黄志鹏所言“不是该不该去谈的问题,而是谈得好不好的问题”。在野党若关心台湾的经济前景,绝非一味地反对或蓄意挑起两岸敏感的政治神经,使经济问题政治化,而是站在增进台湾整体利益的立场,督促执政当局在与大陆谈判中争取更好的条件、更长的调适期,让台湾能在全球多边贸易式微、贸易环境巨变下,寻得一条出路。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