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经济

台岛贸易顺差创历史新高 媒体称含隐忧

2009年10月10日 10:14:00  来源:
字号:    

  台湾今年的商品贸易顺差有多少?台当局财政主管部门昨日公布前3季数据已达22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骤增1.5倍;月前台当局“主计处”估计今年全年顺差可达292亿美元,台当局经济主管部门日前更将这个数字上调至30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纪录。台湾《工商时报》今日对此发表社论说,多数人看到这项数字会以为这又是一项可堪夸耀的经济奇迹,但事实恰恰相反,这个庞大的顺差正隐含着极大的隐忧。

  社论说,从统计的角度来看,贸易顺差的升高确实可提高GDP。也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多数人一直存在“贸易顺差的情结”,他们认为贸易顺差愈多,象征着经济力愈强。但这样的思维显然是过度神化顺差的地位,而忽略顺差所反映的经济警讯。

  依顺差的定义可以了解,有两种情况可以让顺差升高,一是出口急速成长,一是进口急剧下滑。前者所创造的顺差,自然是可喜可乐;后者所创造的顺差,非但不足喜,反而是一项严重的警讯。遗憾的是,台湾今年所以能创造如此庞大的顺差,并非出口急速成长,而是进口大幅衰退所致。以今年前八个月全球外贸进行比较,台湾进口衰退幅度高达4成,这个衰退幅度非但破历年纪录、居四小龙之冠,也超越美、法、德、英,如此顺差,何喜之有?

  依海关统计,前8个月台湾的进口衰退,跌幅竟达四成。也许有人会说,进口减少何忧之有?若仅看贸易帐,确实看不出什么隐忧。但外贸与内需经常是一体两面,进口剧减,其实正意味着投资、民间消费也呈快速下滑。换言之,这创纪录的300亿美元的顺差,根本就是台湾民众大幅紧缩消费、企业大幅紧缩资本支出的结果。在金融海啸下,美、欧、日、韩虽然也紧缩消费与资本支出,但进行比较之后可以发现,台湾消费倾向下滑、投资动能急冻的严重程度明显。这已非金融海啸所可以全然解释,其中必然有更深层的下拉力量,正在削弱台湾的成长动能。

  台湾的消费疲弱到什么程度?依日前公布的9月消费者物价,台湾已呈连续8个月下滑,并且跌幅还在扩大。这透露在民间消费不振下,迄今商家们仍极力的降价促销。虽然公共部门宣称台湾没有通缩(deflation),但由消费者物价连月下跌看来,公共部门的看法实在过于乐观。而造成台湾今天民间消费动能流失的根本原因正是:中产家庭的快速流失、近贫家庭日益增加。在过去民进党执政时,这一情势已经出现,目前此一向下沉沦的情势仍然没有得到缓解。

至于今年以来企业资本支出骤降,固然是源于全球经济衰退,但是何以台湾的情况特别严重?概而言之,这主要是台湾长久以来的产业代工模式使然。这样的代工模式在全球繁荣时,可以获得国际大厂的订单,但在停滞衰退之际,美、日、韩大厂连填满自己产能都来不及,还能释出多少订单给台湾?这是极为浅显的道理。面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升高,景气大起大落,代工模式扩充产能的风险也就逐年提升,加以“附加价值率”迭创新低,民间投资自然不可能如同昔日一般的成长。

据估计,台湾2001年至2009年的民间投资平均年增率为-1.9%,与80年代平均年增率12.4%,相去甚远。深究其因,近年投资动能的停滞系源于不知变通的产业发展模式,而这一不知变通的产业发展模式,则源于政府僵化的产业政策。包括即将落日的促产条例租税奖励、科专研发计划等政策,显然都是该彻底检讨的时候了。

  社论最后期待吴敦义行政团队正确解读今年这300亿美元贸易顺差,同时了解这个顺差所潜藏的台湾经济警讯,及早提出因应之道,才能扭转台湾日趋式微的内需动能。只有当民众有钱消费、企业愿意投资,这才是庶民经济的实现;若不能达到这个目标,一切就仅仅是口号而已。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