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国际金融海啸的洗礼后,大陆哪个经济区是台商落脚的好地方?根据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日前公布的调查资料显示,长江三角洲地区依旧最受台商垂青。这项年度大陆城市投资风险调查,系以台商为主要询问对象。调查结果显示,大陆各地投资环境综合实力,排名前三强的城市是昆山市、南京市江宁区、苏州工业区,全部位在江苏省,也均属长三角的范围内。长三角各城市,历年在该项调查中之综合实力排名,皆位列前茅,今年亦无变化。其背后之原因,颇值得台湾与大陆当局,引为两岸经贸政策制定之参据。
台湾《工商时报》26日社论指出,长三角在吸引台商方面之所以一路领先,首先得益于其“内外销并举”的优越格局。即这一带拥有上海港、宁波港等一系列对外通商大口岸,与国际市场沟通顺畅。而在对内方面,这一带通过长江,可以直接辐射整个长江流域的广大内销市场。多年来台商在长三角,总的经营样态是“内外兼攻”,既做外销,也争取内销,两种业务旗鼓相当。
此与珠江三角洲台商之主攻外销、环渤海经济区台商之主攻内销,实大异其趣。而长三角台商因并重内外销,在此波国际金融海啸之冲击中,受伤相对轻,也保留了较多的永续发展动能。所以,在台湾电电公会调查中,长三角城市得到了最高的评价。
其次,长三角城市的持续胜出,也得力于当地政府对台商的亲商政策。这方面尤以昆山为典范。昆山长久以来,把台商当作共同创业伙伴,对台商碰到的经营问题,每能立即受理、尽快解决。据称该市主事官员,手机对台商24小时开放,台商有事可立即通报。该市与台商群体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互信与互赖关系,是闻名遐迩之事。而近年来,此种“昆山作风”,已逐渐传导到整个长三角地区,使长三角各城市在台商的评价中,持续居高不下。
再者,长三角投资环境的优势,另来自上海产业体系带动的完整产业链。上海作为大陆经济的龙头,早已拥有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加以技术人才充沛、居民消费力强、国际联系繁盛,其实力足以担当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晚近随着大陆市场经济体系的深化与扩大,海内外菁英企业云集上海,并“外溢”到整个长三角地区。到目前,长三角已因各色各样厂商的努力耕耘,建成了层次俨然、配套方便的产业体系。台商对此,过去也贡献了相当多的心力,今日并已成为此地产业体系的台柱之一。
从台商角度看长三角,发现有下列两大启示,可供两岸当局参考:
其一,“软环境”非常重要。一个地区之所以吸引台商,诚然需要完善的硬体设施,如通畅的道路、口岸、通讯网路,以及完整的产业链等,但更重要的是人文要素方面之软环境,那才是体现地区招商竞争力的最重要条件。关于这方面,昆山的“亲商”作风,已立下了一个典范,并为整个长三角的评价显着加分。然而,所谓的人文要素,并不只亲商一项,其它尚有法治、诚信、社会和谐、居民生活态度等等。无论如何,软环境非常重要。大陆当局之发展其它经济区,乃至台湾当局之辅导台商扩大区位布局,均应以此为指针。
其二,内销外销皆不可偏废。长三角的经验显示,企业经营必须兼顾内销与外销,才能稳健发展,如人之双脚、鸟之两翼,不可一面倒地侧重一边。然而,自金融海啸爆发以来,两岸对大陆台商之辅导,均有「向大陆内销市场倾斜」的取向,以致于台商目前对大陆内销之开拓,普遍投注较多心力。而对于外销市场,他们则有挫折感和无力感。虽然,大陆内销市场之大力开拓,短期内为台商对抗国际市场疲软的必要手段,但长期看,内外销并重方能可大可久。国际风暴终会过去,外销市场终会回复正常,台商仍应积极掌握外销复苏契机,并尽早建构内外销同步发展的经营新架构。
(本文不代表中国台湾网立场)
[责任编辑: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