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海峡论坛,从“新新”向荣到心心相印
以“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一届海峡论坛,6月15日在福建厦门拉开帷幕。本届论坛将持续到21日,在厦门及福建各地同期举办近70场活动,涉及两岸83家单位和社团,涵盖青年交流、基层交流、文化交流、经济交流等4大主议题,聚焦基层民众和青年群体。
新意迭出
本届论坛可谓新意迭出。
新,首先在新增的项目。据福建省台港澳办副主任、海峡论坛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钟志刚介绍,本届海峡论坛新增台湾人才登陆第一家园论坛、“两岸一家亲·从小心连心”研学体验营、海峡两岸电子竞技邀请赛等活动。
新,还新在参与交流的新人比例。本届海峡论坛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有超过1万名台湾地区民众报名参加,其中“首来族”占40%、青年占50%。大陆用新眼光、新视角协助台湾青年融入大陆发展,融入“中国梦”的筑梦、圆梦过程。这让某些不乐见两岸交流尤其是青年交流的人,心里很不是滋味。
6月14日,“两岸一家亲·从小心连心”研学体验营在厦门市集美区隆重开幕。体验营共招募255名台湾青少年及亲子家庭,首次安排两岸研学生同吃、同住、同玩、同交流、同分享,促进大家的情感融合与心灵契合。
新颖的设计,用心的安排,也让赴闽的台胞非常有感,还有许多台湾青年因买不到机票,报名后无法成行。在上海交通大学任教的台湾青年讲师黄宗昊表示,大陆有发展、有机会,自然有很多台湾同胞尤其是年轻人愿意来海峡论坛交流。
南开大学法学院台港澳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晓兵认为,海峡论坛比官方、学术渠道更灵活,可以适时举办很多新领域、新方向的配套活动,汇聚更多人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而推动两岸文化、经贸、科技的实体化合作。
从新增项目到新人比例,从新眼光、新视角到新领域、新方向,这种“新新”向荣的抱负,瞄准的都是两岸的持续融合和长久繁荣。
一如既往
海峡论坛已经举办了十一届,两岸参与单位由最初的54家增加到今年的83家。截至2018年,参与活动的台湾同胞已达十几万人次。11年来,两岸民众不断深入了解彼此、持续推进融合发展、“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愈加深入人心……
从经济交流到传统文化交流,从民间信仰交流到婚姻情感类交流,几乎每一年,海峡论坛都会加入新的交流元素,开拓新的交流领域和平台,一步步深入两岸民众的内心。10年间,海峡论坛发布了138条对台惠民政策。大陆方面一再表明,无论两岸关系形势如何变化,都会一如既往持续推进两岸民间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从第一届到第十届从未缺席的新党主席郁慕明,非常看重海峡论坛这个桥梁和纽带。他曾在论坛上感慨地说,只有交流才能促进两岸心灵契合,“可见民间交流的重要”。
民进党曾于2012年作出决议,禁止该党籍县市长及其他公职人员参加。不过,虽然受到严苛限制,海峡论坛依然吸引了不少民进党普通党员以及其他绿营人士,成为他们“登陆”交流的重要平台。
不少人认为,海峡论坛借助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正打造“两岸民间交流第一品牌”的形象。因为这里有实实在在的惠民成果,有大陆愿意优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的善意诚心,成为两岸民间各界的大聚会、两岸基层民众的大交流、两岸血脉亲情的大融合。
心心相印
钟志刚在第十一届海峡论坛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今年海峡论坛规模超过以往历届。这充分说明论坛受到台湾民众的普遍肯定和广泛欢迎,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具有强大而深厚的民意基础。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兼秘书长曾永权,今年率团参加第十一届海峡论坛。此前,他曾多次被民进党当局驳回“登陆”申请。
对于民进党当局禁限岛内各界参加海峡论坛,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回应说,民进党当局无理阻挠,暴露了他们惧怕两岸交流合作走近走好的心态,影响不了海峡论坛的成功举办。开历史倒车,只会遭两岸民众的唾弃。
另一个更有说服力的例证是,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及“首来族”通过参加海峡论坛,亲身体会到大陆的飞跃发展,也让民进党及亲绿媒体对大陆的诬蔑和抹黑瞬间破功。民进党当局越是惧怕两岸交流,越是表现得草木皆兵,越能凸显出这些两岸交流活动的深入人心。
只有向下扎根,才能向上开出成熟美丽的果实。这个根,就是民意和人心。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长张文生认为,论坛为两岸基层民众提供开放的、广泛的、多元的交流平台,是两岸同胞话家常、博感情的场合。一灯引千灯,灯灯相辉映。一心换一心,心心亦相印。中华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邢善萍表示,有大家共同不懈的努力,一定能把曾经饱含泪水的乡愁转化为两岸和平发展的欢歌。(记者 任成琦)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