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想方设法兜售“糖衣毒药” 台湾民众并不买账
日前,随着台湾地区首部“同性婚姻专法”的通过生效,台湾成为亚洲首个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地区。一时间,该消息登上国际舆论场中央,也成为近期台湾舆论最为火热的话题,引发大量网民特别是年轻人的关注和广泛讨论。
香港中评社29日针对上述事件发表社论指出,绿营借同婚议题宣扬所谓“国际能见度”“文明优越论”,本质上还是暴露出“去中国化”的“台独”分裂图谋,并将其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岛内青年群体。吹嘘“进步价值”掩盖不了绿营操弄双重标准,将一个严肃的社会议题当做助选工具的政治图谋。
评论文章摘编如下:
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来说,同婚议题都是一个需要兼顾历史传统与社会现况、保障少数权益与尊重大众民意、凝聚社会共识与消除各界疑虑的严肃政治议程。而主导这一法案的蔡英文当局,将其作为任内重点政绩四处吹嘘,借同婚合法化宣扬所谓“进步价值”,实际上为了拉抬自身选情,背后政治目的明显。
首先,吹嘘“进步价值”掩盖不了绿营操弄双重标准,将一个严肃的社会议题当做助选工具的政治图谋。此次”同婚专法“审议过程中与通过生效后,台湾社会舆论一直有两个疑虑:第一,去年11月“反同公投”通过,代表了岛内七百多万民意诉求,而此次的“同婚专法”事实上是以文字游戏的方式绕过了“反同公投”,一向为“公投”大开绿灯的民进党当局,却技术性地回避了“公投”结果,其向来标榜的民主精神何在?
第二,此次“同婚专法”通过后兴高采烈、为民进党敲锣打鼓的所谓“网络觉青”们,在过去却是坚决反对“同婚专法”的立场,批评为同婚设立“专法”才是“歧视”。换言之,如今支持“专法”的和曾经反对“专法”的是同一批人,这难道不是典型的政治站队和双重标准?
因此,岛内有评论指出,明明是蔡当局在消费同婚、需要同婚,最后却有一群人对蔡当局“感恩戴德”。的确,从“同婚专法”审议表决前后的岛内舆情来看,这一过程既非获得充分的民主协商,更没有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反而看到了更多“区分敌我”“划清界限”“制造对立”“撕裂社会”的言行,而这些言行看似是感性诉求,实际上却是精算过的选举动员术。
其次,绿营借同婚议题宣扬所谓“国际能见度”“文明优越论”,本质上还是暴露出“去中国化”的“台独”分裂图谋,并将其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岛内青年群体。一方面,该“专法”的通过引发国际舆论普遍反响,“亚洲第一”“台湾被世界看见”,满足了部分岛内民众长期以来因两岸政治问题悬而未决造成的特殊心态,这为民进党当局吹嘘其“软实力外交”提供了谈资,台当局“外长”吴钊燮更是在个人主页上借该议题对大陆恶言相向,其恣意跋扈的面目暴露无遗。另一方面,台湾同婚的合法化也满足了岛内政治势力有关“民主灯塔”“自由典范”等意识形态上的“亲美”需求,并且将台湾社会根深蒂固的中华文化一概否定,打为“保守落后”的文明,实际上就是“去中国化”甚至“去华化”的策略。
“制度不同,不是统一的障碍,更不是分裂的借口。”长期以来,包括绿营在内的岛内政治势力一个重要的“台独”拒统策略,就是标榜所谓“进步价值”区隔两岸关系,无视大陆改革开放与发展成就,从经济、环保、选举,到法治、人权、社会福利等等,都被蓄意地政治化为统一的障碍与分裂的藉口。如今,本来是一个值得全社会严肃认真讨论,在适应历史文化与社会现状前提下所推动的“同婚立法”进程,却被绿营操作为政治斗争、拒统谋独的工具,对于这种“进步价值”,各界人士应该擦亮眼睛,看清本质。
绿营吹嘘的“进步价值”,其实就是四处兜售的糖衣毒药。正因为有糖衣,才有了近期蔡英文网络声量水涨船高的“盛况”,也正因为是毒药,才有了台湾岛内各家机构最新民调显示蔡英文的支持率仍在低位徘徊的结果。可以清楚看到,兜售这样的糖衣毒药,大部分台湾民众并不买账。
[责任编辑:张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