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正确台湾史进课堂前先做好基础工作
据香港中评社24日报道,台湾《海峡评论》总经理方守仁在“两岸融合视野下台湾史论坛”上发表观点称,台湾自甲午战败125年以来,台湾人不知台湾史,或者只知被误导的台湾史,此为台民之不幸也是民族的悲哀,是以应联合两岸民间政党、文史学者等,将档案资料重新归纳整理,做田野调查、口述历史、召开研讨会、开设展览、举办纪念活动、成立纪念馆等基础工作。
方守仁认为,以信史的资料作为研究基础可知,台湾自有清开始,因近代海运之兴起,逐渐发展成以闽粤两地人民来台为主的移民社会。然西方列强自1874年“牡丹社事件”侵台之后,清政府始注重海防重要,加强台湾治理并建省,使台湾在短短十数年期间即发展成中国最具现代化基础之地,奈何甲午战败,乙未割台,台湾坠入日本帝国主义之手,向下沉沦为殖民社会。
方守仁表示,日本以台湾为第一个首要的殖民统治实验基地,起初展开种种的武力镇压,与怀柔大族的两手策略,加之以强力“理蕃”,以二十年期间完成了全面有效治理的基础。1895-1915此二十年间,谓之武装抗日二十年,此后三十年间(1915-1945),台湾民众以文化抗日抵抗日本“皇民化”教育,同时期地下武装抗日、奔赴祖国抗日,在在均有与大陆的多方联系与合作支持,台民清楚台湾抗日的成功,必须与祖国抗日亦步亦趋,将来才获有成功之可能。
台湾民众抗日始自1895年台湾民主国成立,直至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台湾人民才正式与全中国人民一起抗日,又至1941年珍珠港事变后,才又与全世界人民一起抗日,故台湾抗日五十年之历史,较之中国全面抗日与全世界反法西斯更具有种种可歌可泣的历史史实,在史学与政治学研究上,也极具殖民与反殖民的研究价值。
方守仁认为,台湾史研究工作应该经由史料整理、出版到口述历史的反覆论证。开始做史料的收集,并将其汇编出版,或是邀请学者撰写论文,待论文累积后即召开研讨会,出版论文集、专书等……,此为初期的台湾史研究工作;中期的研究工作则是将史料之汇编或论文、专书等作为基础,据此去做田野调查、与抗日英雄后人访谈,以及巡访当地史迹或与当地文史工作者交换研究心得与成果。
向社会发声要求彰显,补足台湾历史教育的空白处
方守仁表示,在“日据”五十年间,台湾民众的抗日与国族意识,曾经以走唱的方式,如“台省民主歌”或“歌仔戏”的形式,传扬中华民族的忠孝节义与历史,直至今日更因各种形式的传媒兴起,台湾人民一生受此影响,即便以极“独”的“台独”分子为例,他们所使用的语言,过的生活形式与民俗,亦仍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方式,亦可说即便以声称自己是支持“台独”的台民为例,如哪咤三太子剔骨还父剔肉还母,去掉了中国话、中国信仰、中国习俗、中国饮食,请问他们还剩什么?至多是看不见的日本“皇民化”的遗毒而已。
从民间运动到建立历史课纲,以进入基础教育为最终目标。
方守仁指出,台湾自甲午战败125年以来,台湾人不知台湾史,或者只知被误导的台湾史,此为台湾人民之不幸也是民族的悲哀,是以应联合两岸民间政党、文史学者等,将档案资料重新归纳整理,做田野调查、口述历史、召开研讨会、开设展览、举办纪念活动、成立纪念馆等,此些基础工作先做好,待拿回教育权与行政权后才能以最短时间,将正确的台湾历史课纲进入台湾学子的正式教育之中。此巨大之工程虽跨125年,然史迹、史料档案、民间传颂等等,仍有巨量的研究工作待进行,盼此工作之完成能恢复两岸人民的正确历史记忆,并对台湾人民曾抗日五十年之苦难,给予应得之历史地位与评价。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