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包承柯:大陆军机是为了震慑岛内的“台独”分子

2019年04月06日 09:13:00来源:中国台湾网

  据香港中评社4月5日报道,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包承柯对中评社表示,大陆不愿看到台海出现擦枪走火的情况,但是这种可能性正在增大。现在大陆仍然比较克制,军机飞到台海上空,是为了震慑岛内的“台独”分子。如果台湾当局不改邪归正,大陆一定会反制,军机过“中线”的做法会频繁出现。

  美国在台协会(AIT)3日首度证实,从2005年开始,美国政府相关人员派驻就已经包括陆军、海军、空军与陆战队等现役军人。

  包承柯说,AIT现在高调证实有美军现役人员驻台,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特朗普上台之后,美国一直在挑战中国大陆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底线,中方的很多官员,包括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的官员都明确强调过,美国军队到台湾海峡是违反《中美建交公报》的做法,但是美方还是一再表达挑衅的态度,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方式挑战中美两国在建交的时候达成的协议。

  第二,美国这样做明显是要表达对蔡英文的支持,希望蔡英文当局在台湾政局处于胶着状态的时候能够出头。所以美国最近又是派军舰到台湾海峡巡逻,又是派军机在台海上空转悠,又通过AIT的官员放话说美军已经在AIT工作了十几年。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美国是否就是一个说假话的大国?美国做事不负责任、不履行协议的承诺,是破坏稳定的因素。中美建交的时候有三个政治的安排:断交、撤军、废约,而且尼克松访问中国的时候,明确表示美军不会在台湾海峡巡逻。这些话是否算数?如果不算数,美国政府应该说清楚,不应该偷偷摸摸做小动作。用这些小动作宣示美军的存在并不光彩。”

  包承柯对中评社表示,中国政府一定会对美方的表态有所反应。《中美建交公报》中写得很清楚,台湾是中国的内政。中国的内政决不允许其他国家染指,台湾问题确实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需要时间去处理,和平统一也并非易事,一定会有曲折。如果美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给中国人民制造麻烦,对中美关系绝不是好事,对亚太地区的稳定也绝不是好事。

  “中国大陆现在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方式是和平统一,而绝不希望通过武力解决问题。我们的武力是准备对付‘台独’分裂分子的,今天大陆派出飞机、军舰巡视台海,主要是因为台湾岛内的‘台独’分子正在通过各种手法搞‘两国论’,这是中国大陆不会接受的事情,这样做主要是威慑‘台独’分子。”包承柯对中评社说。

  包承柯表示,在2008年到2016年之间,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因为有“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存在,两岸关系非常稳定,没有往恶化的方向发展,如果今天要用军事对抗的手段来处理台湾问题的话,美国即使派出军队来干预也不能阻止中国大陆最后实现国家的统一,“所以美国应该做负责的事情。”

  至于美国是否还会有后续的动作,包承柯认为,美国现在动作很多,包括国会议员抛出“台湾保证法”草案、提出派美国官员到台湾访问、以及邀请蔡英文以访问美国的形式到美国。“从各种迹象都可以看出,中美在台湾问题上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中国大陆政府一直保持着克制和交涉的态度,但如果这些交涉都失败的话,对两岸的和平和中美关系的发展都不是好事。”

  包承柯表示,1995年和1996年两岸发生危机,现在还让人记忆犹新,今天中国大陆军事实力已经远远超过二十年前,即使美国军队介入,大陆对台湾的管控能力还是提高了。中美应该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承担过去所签订的政策协议的责任,和平处理分歧。

  大陆两架歼11型战斗机3月31日越过“海峡中线”,美舰也屡次穿过台湾海峡,台湾海峡是否可能擦枪走火?包承柯对中评社表示,擦枪走火的情况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但是这种可能性正在增大。

  包承柯指出,所谓“台湾海峡中线”是不存在的,这一说法没有法理基础,因为两岸本身就是同一个国家。“上世纪60年代,台湾的飞机经常飞来大陆侦查,那时候他们没有考虑过海峡中线的概念,大陆保持着不把局势紧张化的态度,才没有派自己的飞机过去。今天两岸的军事实力转换,大陆空军的实力远远超过台湾,也可以到台湾去转悠转悠。现在大陆仍然是保持克制的,不希望把问题尖锐化,只是希望台湾看到大陆有这样的实力。”

  包承柯对中评社表示,两岸之间可以用和平的方式处理彼此的分歧,但是一定要有“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民进党当局不接受“九二共识”是导致两岸紧张局势的根源,台当局不希望大陆的军机飞到台湾上空转悠,关键还是要接受“九二共识”、“两岸同属一个国家”的事实,这样大陆的飞机才不会轻易飞到台湾上空。如果台湾当局一直执迷不悟,认为可以通过“台独”的方式挑衅大陆,或者有美军支持、暗中保护,那么就想错了。两岸问题的解决不在于美国的干预,而在于大陆的决心,“今天大陆是比较克制的态度,一旦大陆认为台湾的分裂势力变本加厉,就会反制。如果台湾当局不改邪归正,大陆军机过中线的做法会频繁出现。”

[责任编辑:李杰]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