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台湾新历史课纲“去中”媚日 学者怒批数典忘祖

2018年08月27日 11:14:00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台湾当局教育主管部门“课审大会”近日决定,对现行中学社会领域课纲进行修改,在高中“中国史”教学中不再使用传统的朝代编年史,并将“中国史”放在“东亚史”架构下讨论。该决定连日来引发岛内舆论持续抨击和批判,台湾专家学者通过连署、声明、座谈等形式,揭露台当局“去中国化”的政治操弄,斥其用心险恶,数典忘祖。

  “去中”媚日之举

  台湾文化与教育研究协会8月22日召开“反对去中国化历史课纲”座谈会,并发表新闻稿指出,台教育主管部门通过的历史课纲,是一份彻彻底底“去中国化”与媚日的课纲,目的在于斩断台湾与中国历史、文化与民族的关系,它企图从量变到质变,有计划地清除中国史在台湾学子中的集体记忆。

  台湾的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徐泓说,从李登辉、陈水扁到蔡英文等历任台湾地区领导人,都竭力建构岛内学子的“台独”史观,现在他们成功了,让“中国史”消失以融入“东亚史”里面。外界反对这样的课纲,但民进党不可能改变,因此他呼吁所有老师在课堂教学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史观,坚持“中国史不是外国史”、“中国人讲中国史”。

  台湾师范大学东亚系教授张昆将说,他虽然教东亚史,但反对在高中阶段将“中国史”纳入“东亚史”架构下讨论。初高中是建构认同的阶段,应该认识自己国家的文化及历史,但民进党却在高中历史课纲中,将“中国史”纳入“东亚史”中,这是去中华文化及“去中国化”,非常荒谬,会造成年轻人对国家认同的混淆及分裂。

  台中二中历史老师伍少侠说,将“中国史”纳入“东亚史”中,最后会沦为“猪八戒照镜,里外不是人”。学生学习历史需要有一些基本的文化基础,否则所学的知识会片段与主观,而中国史就是那个文化基础。台教育主管部门通过的历史课纲,切断台湾人和中华文化的关系,会造成文化无根及学生历史学习的紊乱。

  台湾蓝天行动联盟等22个团体近日到台教育主管部门前抗议,称民进党正在推动的历史课纲,骨子里是“去中国化”,是加强媚日。

  毁伤教育本质

  针对台当局教育主管部门日前通过的高中历史新课纲,岛内22名大学教授发起“坚决反对不符合历史教育的新课纲”连署,他们表示,虽然延宕多时、争议不断,民进党当局仍不顾许多历史专家的谆谆告诫,在其同路人的强力护航下,通过这份既不专业、更缺乏教育理念的课纲。为了挽救台湾下一代,使他们免遭违反史学与教育原则的课纲毒害,他们以沉痛的心情,表示坚决反对到底,更希望民进党迷途知返。

  “这是舍本逐末,扰民的课纲。”连署内容表示,这份课纲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历史教育最重视透过时序、理解其因果关系,进而培养学子理解及判断力。若学生连基本历史事实时序都缺乏,又如何期待他们能清楚掌握各种历史主题,进而展开讨论?这无异于缘木求鱼,更是对历史教育本质的严重毁伤。“当这份新课纲一通过,坊间便已盛传,补习班摩拳擦掌,准备大赚一笔历史补习财。这不是劳民伤财,什么才是劳民伤财?”

  “这是一份急就章的课纲。”连署内容称,因为充满政治算计,所以匆促,其后的教科书都将粗糙不堪,陷入恶性循环。希望台湾学子能接受一种可大可久的历史教育,“而不是受宰制于意识形态如此浓厚的一份课纲”,完全忘却自己文化、历史的根源与历史教育的本质。

  回归历史本源

  中国统一联盟近日也召开执委会,对于台教育主管部门强行通过的新课纲进行严厉批判,并发表《坚决反对‘去中国化’历史课纲声明》。声明指出,民进党当局自全面执政以来,口说“维持现状”,却渐次以“转型正义”为名,从“去孙化”到“去郑成功化”,日前更强势修改高中历史课纲,将“中国史”纳入“东亚史”,企图让台湾偷天换日成为东亚的一个国家,更想让中国与东亚的日本、韩国都成为“外国”,彻底从根刨除下一代对中国的历史记忆与认同,其居心昭然若揭。

  中国统一联盟呼吁民进党当局悬崖勒马,勿以台湾的前途为赌注,应回归中华民族的历史本源,认同两岸血浓于水的民族连结,切勿心逆而险,数典忘祖。

  台师大中文系教授徐国能日前在个人脸谱网也发起“八月起义”计划,号召历史方面的专家学者,共同编一套(3册)适合高中生阅读的中国历史补充读物,包括政经、文化、艺术和各朝代风流人物的趣事、值得深思的历史文化问题,为学生建构完整的中国史观。

  徐国能认为,台教育主管部门“课审大会”的那些委员同构性高,由这样的少数人来决定未来的高中历史课纲,才具有争议。日前通过的高中历史课纲,是从日本史学的观点来看世界,这是错误的方向。

  台湾作家黄智贤说,此次课纲调整是新一轮“去中国化”教育的跃进。“他们以为塑造了年轻人‘反中’‘台独’的潜意识,就可以迫使整个台湾与中国大陆为敌。但绝大多数台湾人,都反对‘去中国化’的‘台独’教育。”他们的图谋不能得逞! 

 

 

 

 

[责任编辑:李杰]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