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民进党很多“进步价值”已开始危害台湾
台湾《中国时报》5日社论指出,台湾的“民主进步党”标榜“进步价值”,从该党取名为“民主进步”即可知。社论指出,然而,以“民主”为名的国家不见得民主,以“进步”为名的政党不见得进步,甚且,在悬为政党追求目标之下,反可能因刻意追求,忽视许多价值的获得需要适当的配套,但因配套条件阙如反将结果弄得更糟。
民主进步党标榜的“进步价值”,正是上述现象的一个写照。如若民进党内不能深自检讨,调整追求进步价值的步伐,那么这些“进步价值”带给台湾的,将是灾难而不是幸福。
社论中说,事实上,何谓“进步价值”,可能言人人殊,通常是指自由、公平、责任、真实、安全、包容、创造、正义等。高悬这些目标很容易,如何达成却没有任何公式可供依循,要看实现目标的次序或急迫性、社会客观条件下完成的难易度,以及资源的多寡。在经济学上,为追求目标达成所采取的速度快慢,有所谓“调整成本”的概念,也就是说,若要越快达成目标,则付出的成本或代价就会越高,而且可能高到超过可获得的效益。另一种相关的理论是“次佳理论”,意指改革必须全面,半套或没有配套的改革反而更糟。例如,当局取缔违规停车本是好事,但若无法同时提供足够的停车位,反而可能让社会更混乱。
民进党近年来的作为,在在显示了这种追求“进步价值”过快过速、没有适当的配套,因而陷入无以为继或发夹弯的窘境。
社论认为,例如,民进党为了照顾劳工的“立法”强制“一例一休”,遭遇困难后又快速进行发夹弯;追求非核家园废弃耗资2000亿(新台币,下同)兴建的“核四”,却因缺电而必须增加火力发电,产生更多二氧化碳及PM2.5的污染;在野时以超高的食品安全标准要求台当局不得进口美猪、核食,但现在为进入区域贸易组织(CPTPP)又变得骑虎难下,口径模糊;在野时结合环保团体到处严厉反对设厂,导致岛内投资停滞,日前却在地方反对下强行通过深澳火力电厂环评;结合太阳花学运反对“两岸服贸协议”,但在陆客大减下,地方首长却又频频赴对岸招揽陆客;以财政困难为由对军公教人员进行“年金改革”,却以大量预算花在效能难测的“前瞻基础建设计划”,且在美国关切下又单独对军人脱钩;严厉要求“党政军退出媒体”,却可以由民进党当局设立少数民族、客家等电视台;严格限制大陆投资比例,导致“外来投资”卡关、逐年减少,却又由台当局带领企业赴美探询“投资美国”的机会;坚持管制两岸农业贸易,却因两岸农贸不畅,坐视农产价格“菜土菜金”。
同样地,民进党过去要求农田水利会“民主”选举,但在掌握不了水利会后,却强渡关山改成“官派”;在野时抨击公营企业并要求民营化,执政后却立刻用来大量安插同党人士,民营化论调有如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甚至违背其党纲要求的“公营事业开放民营”。
社论强调,综合言之,民进党当局长期以来,只要认为套用“进步价值”对其选举有利者,就结合外围组织强烈要求改革。但只要改革对其选举或掌控不利者,很快又会找理由来违逆改革。结果就是在该党“进步价值”的追求之下,对台湾经济的管制或直接介入越来越多、越来越强。
民进党若干进步价值已成为台湾经济发展或社会稳定的障碍,陈义过高的党纲应该务实调整,以免继续危害台湾。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