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当局“经济部长”邓振中表示,台湾IC设计业与大陆竞争激烈,希望尽力在任期内推动松绑大陆企业投资,并将备有三个准则,包括保护岛内优势技术、防止人才流失,以及保障产业根留台湾。台湾《经济日报》4日社论指出,邓振中这番谈话,对于健全台湾IC产业竞争力来说,必然可以产生正面力量,但是,在时间上恐怕不宜再拖延,尤其是大选将届,政策更需持续推动,避免陷入无效空转的情况。
事实上,任何企业都有对外策略结盟的需求,不论是合并收购或投资入股,都是企业追求成长的必要手段,尤其是中国大陆已成全球举足轻重的市场,再加上大陆正积极展开结盟半导体企业的关键时刻,若政策在此时进行严格管制,必然让企业失去选择成长的机会。
此外,从过去台湾众多产业的发展轨迹来看,台湾IC业一定要掌握当下领先的优势,抓紧稍纵即逝的谈判商机,否则即使台湾选择不合作,大陆一样会找到其他竞争者合作,过去面板业是如此,更早期的石化、钢铁、纺织业何尝不是如此。台湾把合作的大门关起来,但大陆依然会去寻找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与技术,台湾只有更加得不偿失。
值得注意的是,大陆此次发展半导体的策略,与过去有很大不同。过去,大陆发展太阳能或LED(发光二极体)等产业,都采用各种高额投资奖励措施,结果造成产能供过于求、杀价竞争,但是这次大陆以半导体大基金的作法,没有增加产能,而是透过收购或入股结盟等方式,让双方成为利益共同体,形成双赢结果。
开放陆资投资IC设计业,有些人认为台湾企业将被全面收购,陷入危险境地,但事实上开放也会带来正面积极的意义,让台湾优质企业有机会通过换股,取得结盟后的主导权,像台湾市值最大、竞争力最强的联发科,也可能透过竞争上位优势,以换股取得收购紫光旗下展讯等公司的主要股权。
类似这种企业策略结盟的可能性相当多,但在现行政策下,却绑住企业手脚,完全没有挥洒空间。当然,要谈判出这种合作条件,本身实力也要够强,台湾目前在IC设计人才与技术仍有优势,只是大陆也快速追赶之中,台湾切勿误判形势,延误商机。其实,企业经营原则原本就是“与时俱进、顺势而为”,面对中国大陆崛起,台湾IC设计业应该思考如何运用结合这股新势力,把两岸的优势互补并整合起来,如此对台湾产业转型升级必有很大贡献。
当然,在政策开放的同时,台当局也该做好风险管理,包括在人才、专利技术及营业秘密等,都需要完整思考与配套,最重要还是企业本身有风险意识,制定并执行防范措施,才能避免人才挖角与技术外流。
针对陆资赴台投资的规范,也可以参考目前美国行之有年的作法。美国对于企业赴美收购,会经过一个投资委员会的审核,这是一个跨部门的行政机构,针对投资案进行初步审查或调查,采取原则有三点,第一要考量是否影响到国家安全,第二,是否出现独占或垄断情况,并影响到市场竞争,第三则是对其他企业是否有重大影响,这三点是最后收购案能否批准的关键。
以这三大原则来看,第二及第三个条件相对较为客观明确,可以用市占率等数据来做决策判断,但唯独第一项“国家安全”定义为何,比较容易形成自由心证或引发争端,过去台湾遇到类似案件,最后也常沦为意识型态之争,建议台当局举办公听会凝聚社会共识,建立理性论述空间,让政策可以更顺利推动。
台湾半导体产值规模大,是维系经济的命脉,更是少数保有竞争力的行业,台当局“行政院院长”毛治国先前也提出,捍卫半导体业优势是“国安”问题,如今当然更应展现行动力,积极扫除障碍,为企业布局中国大陆、进军国际做好准备。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