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生报》19日社论说:日前媒体对脸书社团“爆料公社”加以报导,这个“公社”创立不到10个月,成员逼近80万,经常是媒体汲取“养分”的来源,但媒体过度依赖,是否会沦为“谣言传声筒”,则是另一个值得关心的议题。
“爆料公社”于今年1月成立,本社人数已超过50万,是脸书台湾区数一数二的大社团。为回应更多人想加入,因而再加开“爆料公社二社”,人数很快突破20万,外头还有10万人排队等着入社。更令人惊讶的,该社每天贴文几达千篇。可以想见,以近百名管理员的微薄人力,要监督此一庞大社团日产千篇的大量内容,确实有力所未逮之处。
“不平则鸣”,这是人性,但世间有太多的“不平”,绝不可能都登上主流媒体版面,这是“爆料公社”爆红的主因。另方面,主流媒体人力亦相当有限,怎么也比不过“全民皆狗仔”的“爆料公社”,这又造成主流媒体依赖“狗仔新闻”的情状。每当新闻事件发生,或需要一些新闻线索时,媒体和记者都会“看看”爆料公社“说了些什么”,这就成为我们经常阅听“二手”新闻报导的“消息来源”。
但若对这类“消息来源”,能再加以采访求证,寻求解决问题的意见与方法,使之成为“有意义的新闻”,当不难发挥“全民+媒体”的监督效果。只是,常令人遗憾的,触目所见尽是“照单全收”,全然看不到主流媒体稍花心思投入的“知识浓度”。说得直白些,当今新闻媒体已成为社群媒体的“抄手”,甚至可能成为谣言的助长者和传播者。
从古至今,谣言一直是社会上的普遍舆论现象,运用人际间的口语传播加以扩散,来达到传播目的。在网络崛起之后,经由互动、非同步、隐匿等特性,便于使用者身分的转换,有助于各式谣言的传递与流通。由于虚拟世界中,讯息的来源本就不易查证,但新闻媒体亦疏于把关,将似真似假消息加以撷取报导,那无形中就混淆了人们视听、颠倒了是非。
其中不乏著名案例。例如今年6月的“三和大战”,就有电视媒体报导“爆料公社”披露帮派人士“中和到三重随机砍人”,造成三重、芦洲和中和地区人心惶惶。又如,“洪仲丘事件”中体检护士是有饮用饮料,但事后桃检查证并非范佐宪所买;16只监视器完全没画面是事实,但桃检经调查后判定是年久失修“疏于保养”,而非是遭到人为蓄意删除。
其实,“爆料公社”之出现于台湾,应可视为一种社会进步的现象。这有赖全民备有现代的传播工具和发挥全民监督的意识与功能,否则无以致之。而且,适当揭发家庭暴力、自杀轻生或不公不义、政府渎职事件,以及挖掘人性向善义举等,都具向上提升效能。媒体随之在这些方面的“附和”报导,亦算是善尽言责和教育,但不能全从节省人力成本出发,更不能疏忽于查证与再查证。毕竟,新闻媒体沦为“社群媒体化”,终究不是好事。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