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生报》29日社论指出,台湾人口结构在一般人不知不觉中,已起了巨大变化。不仅因迟婚、不婚、少子化的结果,使人口急剧老化、劳动力降低。而包括中国大陆配偶,其他东南亚籍配偶所谓“新住民”人数也在直线上升中。台湾已步入多元化社会,省籍观念也逐渐淡薄,对外来的“新住民”接纳者多排斥者少。但这种文化上差异的婚姻,所可能带来问题仍多,台当局及社会不能忽视。这也是本报社论过去在论及人口问题时所常提及。
根据台当局“内政部”统计,截至今年6月,新住民人数已由10年前的33万6千人,增加至49万3千人,其中中国大陆(含港澳)配偶占6成8最多,其他籍配偶则占32%。由以上数字显示,新住民增加速度令人吃惊,也势必使台湾人口更加国际化或复杂化。台当局若不能妥善因应,不仅会增加新住民被歧视感觉,也会使各族群间的融合产生困难。
我们必须指出,新住民人数不仅仅只是配偶人数,更要加上逐年增加的新住民第二代。新二代已有人进入大学就读,不出若干年“新三代”甚至“新四代”都将在台湾陆续出生。而包括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等大量外佣,也在各个家庭中“扶老携幼”,无论是文化背景、语言、生活习惯等,许多本地幼童在外佣熏陶下都渐受影响。
根据台当局“教育部”统计,去年新住民子女就读中、小学人数近21万人,占学生总数近一成,这个数字尚不包括就读高中、大学者。可见新住民第二代正在茁壮中,有朝一日必可成为台湾新中坚份子。然而社会上对于新住民仍在若干或大或小的歧视,也是不容否认的事实。例如对于陆配选举权,都有严苛不近人情的规定,尤难于外国人士入籍。新住民人数虽然逐年增加,但无论本地人或配偶本身都存在一些鸿沟难以跨越。一位小学辅导主任便说,许多新住民不敢暴露身分,学校欲邀约到校交流分享同乐,大部分会被拒绝,可见新住民仍有不易克服的心理障碍。
在一般人观念中,新住民尤其第二代,除了陆配外,大都源于东南亚“外劳”或“外佣”,其实这一想法并不正确。以台商在大陆活跃情形言,加之两岸交流频繁,高水平的陆配经常出现。即使东南亚亦复如此,由于东协各国近年情势稳定经济日趋繁荣,台湾制造业、金融业、服务业也纷纷南进,与当地女性通婚者更时有所闻。因此新住民中不乏高素质者,我们不但应尊重新住民也要借重其相关专长,俾能迅速融入本地文化,使之有宾至如归之感。更不能存在新住民第二代不敢启齿妈妈是新住民现象。
我们必须面对台湾是个移民社会的事实,只不过是先来或后到问题,所以不应区分本省外省以及新旧住民,彼此尊重包容方系相处之道。但当此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之际,政府岂能无因应之策?以及新住民迅速被认同成为壮大台湾力量。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