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星岛日报》24日社论指出,随着华人移民海外方兴未艾,英国、欧洲、美国、加拿大及澳洲等地华人人口不断增加,土生第二代华人的成长问题亦逐渐浮现,而“身分认同”无疑是他们所面对的最直接的大问题。
英国中学高级程度会考(A-Level)刚发榜,预期包括土生华人在内的华裔子弟成绩再次大丰收,男女状元涌现,入读高等学府,前途无可限量。
然而,无论秀才与否,行将步出社会的华人新一代,都会不约而同面对“身分认同”的问题。其实他们的兄姊先辈早已备尝此中苦况,现在即使并非“于今为烈”,也不遑多让。
在英成长的华人新一代所面对的身分烦恼往往不止一端,由于他们大多不谙中文,对中华传统及文化甚少理解认识,鲜能与华人小区成员随意交流,因此首先在华人圈子以至小区内部每被疏离甚至视为“鬼性”。
而另一方面,尽管自小在纯英式文化的染缸中长大,举止谈吐与英国人无异,好些土生华人在英人以至非华裔圈子内仍被“另眼相看”,甚且每受歧视。这使他们好些人百思不得其解:“在现代民主社会不是人人平等的吗?怎可以有色眼镜看人!”但客观的现实并非如此简单。
其中最明显的还要数居英华裔演员的处境,这些华裔演员本身大多是土生华人,尽管他们的英国文化背景比不少英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他们能在电影电视以至舞台上一显身手的机会往往少得可怜,即使幸运获得一、两个小角色,又每每是中餐馆厨房工、侍应以至华人妓女、鸨母等定型性人物。因此早前一个本地艺团要搬演英语舞台剧《赵氏孤儿》时,采用一众英人演员而全无华裔,引起华人演员起哄抗议,也就不足为奇。艺术无国界,《罗密欧与朱丽叶》华人也可以演,《赵氏孤儿》虽为中国故事,自然也并非华人演员专利,但在这个特殊个案之中,“即连中国剧目何以华人演员也无缘参加演出?”这种直接反应也就并非不可理解。
造成土生华人的身分认同困境端在于英国以至欧洲本身的特殊性。华人演员若在英国欧洲的影视中出现,所演的必是——“特殊角色”。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