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工商时报》6日社论说,今年中国大陆“两会”中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昨天上午举行开幕式,同时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政府工作报告》。我们认为,该项报告对今年两岸关系发展路向,表述颇为清晰,但相关之推动落实工作,尚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社论说,这是李克强首次以总理身分,在全国“两会”发表政府工作报告,很有新意。我们从两岸角度看该报告,最注意的是其中的两岸政策段落。这段落长度虽只有1百多字,但内容非常具体,且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譬如,该段落强调,坚持“九二共识”,维护一个中国框架,巩固增进两岸政治互信,促进经济融合,推动交流合作,开展协商谈判,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维护骨肉情谊等。
我们特别关注“促进经济融合”的说法,因其建设性十足,将受到台湾方面的高度重视。而由此也可预见,今年大陆方面一定会以非常积极态度,来推进两岸ECFA(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后续协商,及加速两岸产业和金融合作,早日完成两岸经贸紧密合作的机制与建构。
而两岸经济的“融合”,是比以往双方常说的“整合”,字义更为深刻。整合只是走在一起,融合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变成一体,且荣枯相共。如此境界,若能达致两岸互利双赢,自然会受台湾方面殷切期待。
只是,两岸经济融合的具体模式为何,及其如何实现等重要问题,大陆方面迄今尚未有系统化的表述,只提出了抽象愿景,因而台湾产官学各界这方面认知仍是模糊。大陆官方似应在近期内,就此提出详细规划,以利两岸沟通及凝聚共识。
此外,社论还提出,在今年的两岸经贸协商中,大陆方面亦可积极发挥对台湾的包容力,使相关协商成为“两岸经济融合”的试金石。譬如“两岸货品贸易协议”最后定案文本中,大陆应该就台湾优势产品,全面给予减免进口关税优惠,使台湾产品在大陆市场畅流及畅销。果能如此,则台湾产业既能存续于本土,又能充分享受大陆市场崛起的好处。在这种情况下,两岸经济即可望从整合进化为融合。
还有,两岸经济管理“法令规章”的相互包容及引用,应该也是双方经济融合的重要条件。否则,厂商在两边,要分别费心适应两套截然不同的管理规范,双方经济又如何融合?像课税方面,台商普遍感觉大陆的法令比台湾更严格,查税手法也更严厉,就此,大陆方面也许可以吸收台湾相关优点,来修正大陆课税法令,使台商在大陆不再“谈税色变”。这就是两岸经济融合的坚实基础。
另外,本次李克强总理发表的政府工作报告,尚有几个大亮点,就是今年要按照“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方针,而大力推动的经济体制改革、新型城镇化建设、经济结构调整等。在这些取向下,今年大陆政府会采取多项大刀阔斧的举措,包括工商管理改革、财税金融改革、民营企业经营范围扩大、消费新热点培育、新城镇产业强化、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等。
社论还提出,这些举措,如何和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相连结,也是值得大陆政府用心思量的课题。其切入点,应是厘清大陆台商相关的机会与挑战,并指引台商“趋吉避凶”之道。因为,在大陆新一波改革及发展的新形势下,台商虽会有新的利基,但也会面对新的挑战。像大陆新城镇建设,地方本位色彩浓厚,台商究竟能争取到多少生意机会,实大有疑问。其次,大陆民营企业这次振兴,很可能会结合金融与高新科技力量,而给台商带来空前的竞争压力。台商在大陆新的经济环境下,更需要官方及智库给予妥善的经营指引,及更有效的合法权益保障。期盼大陆政府在“两会”之后,能将上述事项列为对台政策的一个重点。
社论也提出,两岸亦可考虑,在近期内合办系列的智库研讨会,来共同掌握两岸经贸合作机制与大陆深化改革相结合之道,使双方经贸活动能充分享受大陆的“改革红利”。我们担心的是,两岸经贸若跟不上大陆改革潮流,就会陷入“不进则退”的窘境。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