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高龄社会 如何让老人活得有尊严

2014年03月03日 08:49: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正迈向高龄社会,台当局“卫生福利部部长”邱文达曾宣示长期照顾服务是首要政策,台当局“行政院长”江宜桦也十分重视该项政策,但目前长照资源大多集中在中、重度的失能老人,如何拓展老人延缓失能的预防服务则是另一个迫切的课题。

  台湾《新生报》3日社论说,“老”并不可怕,却是人人必须面对的严肃课题。随着医疗、卫生和营养的改善,人生七十才开始,已不是假设性的问题。但是,如何在老年阶段,生活得有尊严,生活得有意义,确是个必须获得正视的实际性问题。如果老人和卧病在床划上等号,那长寿就不是“福”,而是“祸”了。

  相对于“生、老、病、死”生命周期的传统观念,现代西方学术理论更重视“生活历程”(life course)的多样性,采取“个人”,而非“家庭”,作为分析的基本单位,并鼓励专业知识和政策的介入。因而,我们不难见到,裨益老人身心健康、社群互动、经验分享,以及减少老人卧病或依赖家庭,已逐渐成为各国和地区老龄政策的重点与共识。

  反观台湾,过去台当局施政作为比较局限在无自理能力者的医疗及机构式照护上,这常反映在量化数据上,总以为施以医疗服务愈多,机构成长愈速,即是良好政绩。以外籍看护来说,迄今家事类“外劳”约有20万名,各地角落处处可见推着轮椅的外劳,甚至看护比子女还亲的情形,亦非鲜例。不过,刚卸任台当局“内政部长”的李鸿源不久前才提出预警,基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再过4年,印佣、菲佣不再以台湾为首选,来台人数可能会降到最低,以致台湾长照政策可能会出现窘境。

  对于每个老人而言,卧床和坐轮椅绝对是他们最不愿意的遭遇,电影《一路玩到挂》里的两位老人,在生命终点前的精彩体验,并非人人可及,但如何摆脱“病即不能动”、“老是家庭负担”的公式化困境,则是施政可多致力的方向。甚且,在老人进入“病”之前,施以比较完整的预防性服务,或提升轻度失能者生活自理能力,参与社区与健康等类型活动,这些不仅有益于老人能生活得更有尊严,亦可节缩整体社会资源的庞大耗费。

  根据调查统计,台当局65岁以上长者中有近两成失能,无法自行进食穿衣,女性平均失能时间为7.2年,男性为5.7年,显示岛内老龄人活得老,却不见得活得好,活得有尊严,活得有意义。这应该是当局推动长照服务一个分界点,也就是此前虽系以医疗服务和机构式照护为主,但伐后若能将施政方向转为预防性服务及社区整体照顾,以“延缓失能”为政策指标,那必然可以大大降低我们社会“老人即依赖”的负面效应。

  台湾因应社会老化的准备时间显得急促,其冲击性亦大,当局要在有限时间内做好诸多面向工作,委实不易,非得“做对事情”不可。亦即当局施政方向要抓对问题与对症下药,避免资源虚掷浪费,否则事倍功半,再做亡羊补牢,就事事延迟矣!若此,不妨从延缓失能的预防性服务着手,来落实老有所终的愿景。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