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国时报》30日发表社论指出,柯文哲现象是台湾政治社会的奇特现象,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位大放厥词、特立独行的急救名医,开始跟政治与选举扯上关系,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以及部分政治人物的操作酝酿下,竟然真的即将成为台北市长参选人,并俨然成为绿营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社论摘录如下:
从近日的民调来看,柯文哲在台北市长的支持度上竟然屡屡超过连胜文,虽然胜负多在误差范围内,但是声势确实惊人,柯文哲还没有正式成为某党、某阵营的提名人选,已经开始跨区助选,同是医界的涂醒哲找上柯文哲,几位外县市的民进党新生代的参选记者会,也请柯文哲来“讲评”。看来,柯的人气在绿营中直追蔡英文、赖清德,成为新的人气王。
柯文哲现象的出现,可以说是台湾蓝绿政治的必然产物。多少年来,蓝绿对立迟滞台湾发展脚步、蓝绿都是烂苹果,人民往往只能含泪投票,是广大选民的共识。从陈水扁任内中后期开始,严重的贪腐引起民众强烈不满,马英九执政后,由于不少政务官和政策与民众严重脱节,贫富差距扩大,实质薪资成长停滞,民怨沸腾,因此,从陈水扁到马英九,都让民众对蓝绿两党失望,更都曾激发起相当规模的公民运动。柯文哲,作为政治素人,正好填补了蓝绿政治的缺口,满足了相当一部分人厌弃当前政局的心理。
其实,只要稍微冷静想想一下,选民不难发现,柯文哲从无政治历练,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会如何处理日常政治运作,更不知道他的急救医术是否能施用在紧急的政治应变上。柯文哲在政坛出道以来,少谈理想,少谈愿景,更无政策能力,就是靠一张嘴吸引媒体注意,他的发言更是矛盾百出,空洞虚浮,基本上与国计民生无涉。但是在媒体的炒作、掩护下,柯文哲的造神运动正在热烈的展开,就像当年媒体追逐陈水扁、马英九一般。
耐人寻味的是,陈水扁、马英九当年之所以广受媒体、民众欢迎,也和柯文哲有类似之处,标榜快乐希望的陈水扁,和非传统国民党的马英九,都曾和蓝绿政党拉开相当距离,展现某种非典型的特质。扁、马、柯,都是造神运动下的产物。
当然,媒体的造神运动除了蓝绿政治恶质化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台湾的政治体制虽然早已民主化,但是实际上却是某种“总统独裁制”,表面上,台湾政治体制是五权分立加上双首长制,但是最高领导人实际上拥有“内阁”人事与政策的最终决定权,却因为不用主持“内阁”会议,不用面对“国会”监督,形成权力与责任严重失衡,以及权力过度集中的局面。在这种“总统独裁制”下,人们把目光集中在“总统”身上,或过度期待、或过度批判,都是极其正常、却也非常不正常的现象。
另一方面,由于两三千年的皇权统治,和华人社会的大家族传统,台湾社会可以说长期浸淫在家父长制的文化之中,家父长制文化的特色就是一方面强烈依赖拥有权力、握有资源的领导人,渴望领导人的照顾与施惠,另一方面,当领导人无法称职,或是渐失权力资源,就期待、拥护新的强人上台。
在体制痼疾、文化传统和政治现况的交互影响作用下,民众往往期待英雄横空出世,扭转政局,改变现况。而媒体因为一方面需要大量新闻素材,一方面又有喜新厌旧的惯性,“造神”成了必然选择,“造神运动”反复出现,甚至遍及各个领域,在政治上,南台湾有“赖神”,在网络舆论平台,有所谓“宅神”,在信用消费领域,有所谓“卡神”,在股票证券市场,有多个“股神”,“造神”仿佛成了全民运动。
但是,有造神浪潮,就必然有潮退之时。如同金融市场,泡沫越大,破灭的越加迅速与惨烈。李登辉挟“台湾人总统”魅力,席卷蓝绿群众,但一旦国民党失去政权,立刻成为众矢之的。陈水扁作为自封的“台湾之子”,透过媒体与政治操作,将绿营基盘扩大到高点,更在2004年一对一“总统”选战中击败国民党,但随着贪腐丑闻不断爆发,成了媒体围剿的对象,最后沦为阶下囚。马英九的明星光环,更是如流星般迅速殒落,5年来的历程,大家记忆犹新。
英雄创造时势,时势毁灭英雄,真的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如果台湾的“宪政体制”不能作根本的翻修,如果公民运动无法让公民的自主意识真正生根,如果社群领袖不能戮力推动社会文化的改造,台湾终将在造神与神灭的恶性循环中不断消耗,不断向下沉沦。
从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到柯文哲,社会持续不间断的造神与毁神轮回现象告诉我们,台湾政治体制必须全盘思考翻修了。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