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民进党转型与国民党改革

2014年01月07日 09:36: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旺报》7日发表社评说,民进党的转型、国民党的改革一直是台湾政党政治的两大课题,更是难题。

  民进党的转型工程,从上个世纪末年开始启动,至今未竟全功。“转型”之所以成为民进党的重要课题,原因在于民进党从党外时代以来,就存在路线之争,“革命建国”、选举执政、群众运动等争论的存在,显示该党在体制外的革命或运动型政党,以及体制内的选举型政党之间,犹存有若干摆荡。

  在1992年台湾“立法院”全面改选之后,民进党虽然全面参与了各项选举,选举执政总路线在民进党内基本上已经定于一尊,但民进党在性格上仍残留激进色彩,为了通过选举取得执政机会,民进党势必得进行大规模的转型工程,重新厘清跟各种政治社会运动的关系,以求获得岛内社会主流、或者说政商权势阶层的理解与信赖。

  另一方面,随着冷战时代的终结,尤其是大陆改革开放在邓小平南巡后进入新阶段,中国大陆丰富的劳动力与广大的市场越来越成为东亚以至于全球经济成长的原动力,民进党的“台独”色彩越来越成为许多台湾企业家与经济型选民接受、支持民进党的障碍,更是该党在争取国际支持时的阻力。

  于是,在民进党的转型工程中,“台独”主张的调整或“现实化”成了焦点,1995年施明德访美的讲话,宣示民进党执政不会“台独”,1999年通过的“台湾前途决议文”,以及许信良主导下的中国政策大辩论都是转型工程中,环环相扣的组成部分。

  遗憾的是,民进党的转型工程并未真正全面实现,执政之后的民进党,在两岸问题上左右摇摆,从陈水扁上台之初的“四不一没有”,到后来的“一边一国论”,从“台湾前途决议文”到后来的“正常国家决议文”,民进党的不稳定性、善变性等负面形象深植人心,难以扭转。

  2008年民进党重挫,原本是个反省、沉淀与转型的良机,但该党一方面困于固守基本盘与开拓票源的左右两难,一方面沾沾自喜于国民党的政绩不彰,使得转型成了泡影。如今,面对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不容再败的压力,柯建铭率先提出了“冻结台独党纲”的提案,由于柯与苏贞昌的密切关系,或许是重新启动民进党转型工程的信号弹,更是契机。

  民进党重启转型工程,无疑将对国民党造成极大的压力,毕竟国民党的改革与转型始终半途而废,甚至走上了岔路。从蒋经国晚年开始,国民党就开始了改革工程,首先是蒋经国着手实行、李登辉继续推动的本土化与民主化,然而,李登辉的政治路线出现偏移,一方面造成国民党多次分裂,一方面让黑金问题成为国民党的痼疾。

  马英九担任国民党主席以来,一再誓言要推动国民党的改革,我们看到马英九逐渐将国民党定位为选举机器,开始启用不同于传统国民党和地方派系出身的政治新秀,也曾在2008年竞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时提出新的本土化论述,我们还观察到国民党积极希望争取青年、妇女和新移民的票源,然而,马英九版的国民党改革,在力图矫正李登辉路线流弊的同时,却也呈现了新的问题。

  首先,成为选举机器的国民党越来越丧失自己的核心价值与信念,没有任何有力的政治号召能够撼动人心、争取支持,反而为了选票或民调考量,左摇右摆,不但无法左右逢源,反而沦为父子骑驴的境地。

  其次,国民党在削弱地方派系的同时,并未真正找到与民间社会接合的良方,一方面是传统支持力量的溃散、倒戈,一方面则是在新兴的各种政治社会议题上失去主导权、话语权,完全呈现了一个老大政党的疲态。

  第三,马英九固然勤政不懈,但一方面是“宪政”体制的束缚,一方面是个人性格仍偏独断,在台湾地区领导人独裁制下,他所拔擢的青年才俊,头角峥嵘、战力顽强的干才较少,僵化保守、听命办事的庸才居多,使得国民党难以展现大开大阖、彻底革新的气象。

  2016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即将到来,如果民进党顺利转型,由于国民党执政的失败,影响台湾政治最大的两股力量:中国大陆与美国当局,势必重估与民进党的关系。如今,面对柯建铭的冻结“台独党纲”提案,中国大陆已经清楚地向民进党内“有识之士”伸出橄榄枝。国民党如果不能在前述的价值信念、社会力和人才培育3个方面有所作为,完成新的改革与转型,台湾势必将面对第三度的政党轮替。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