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工商时报》1日发表社论文章说,台湾走过诸事不顺的2013年,在全台各地掀起的跨年倒数乃至迎接新年曙光热潮过后,包括台当局领导和庶民大众,还是要务实而又忐忑不安地面对2014年的到来。新的一年到底是会带来新的希望?还是无法挣脱闷经济的雾霾,只能继续向下沉沦?其实大家的焦虑都写在脸上。
要预卜台湾今年的荣枯,第一个检验指标自然是全年的总体经济,究竟能否摆脱去年各项数值不断向下修正的困局,而有亮眼的演出。针对台湾“主计总处”预测今年经济成长率约为2.59%,虽然已较去年的预测值有所下修,但是许多人担心今年还是要面临“保2大作战”的严酷考验。
针对外界的疑虑,即将挂牌改名为“发展委员会”的台湾“经建会”主委管中闵,率先表示已计划好今年经济发展的上位战略政策。除了已经提报的自由经济示范区规划案之外,也将分别就出口大战略、创新创业、增裕台当局财源计划、人口规划、移民政策、台当局补贴政策等提出检讨对策。另外,台湾“经济部”也敲定今年3大投资招商目标金额,包括促进民间重大投资、台商返台以及吸引外商投资等,如能撑出1兆7,778亿元的投资规模,将可刷新历年的新纪录。
台湾“经建主管部会”的这些规划方案及预测数值,其实真的只能听听就好。不论是任何一项公共政策,乃至于招商引资,都需要有完整的配套措施,以及“立法部门”的效率配合。但是以今天台当局各“部会”间的各自为政,沟通整合严重不足,以及行政和“立法”部门之间紧绷的关系,真正能够落实的又有多少,还真是令人不敢乐观。
第二个影响台湾荣枯的检验指标,则是目前朝野之间的零和对立,有没有可能缓解?高涨的民粹思维,有没有可能重返理性。针对这个课题,看来同样令人难以乐观。其中的症结自然是因为今年底将要举行的“七合一”地方选举。过去的经验显示,只要每逢重大选举,政党对抗、民粹挂帅,就会使得台当局的公共政策乱套变调。在不择手段相互攻讦的情势下,台湾想要累积正向发展的能量,其实是经不起负面攻击的撕裂和摧残的。
第三个值得关注的检验指标,则不妨从社会面来观察。今年即将启动的12年义务教育,影响既全面又深远。过多的大学与少子化的严竣情势,不只让大学的退场机制成为烫手山芋,同时也让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更加严峻。再加上社会贫富差距扩大,房价持续飙涨,使得社会人心浮动,相对的被剥削感更使得问题变得纠结难解。
尽管从经济面,政治面,乃至社会面来剖析,显示对台湾而言,今年并不是一个容易过的年。但所谓危机也可能带来转机,我们认为在这种困顿的局面中,至少有两道曙光值得期待。其一就是两岸关系的前景,尽管在过往一年,两岸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有关服贸协议的争议,迄今一直未能获得解决。但是瞻望新的一年,中国大陆正式启动18大三中全会的全套改革方案,不论是稳增长、调结构的总体战略,或者是城镇化、两胎化,乃至防雾霾治污染等新政策的推动,对台湾而言都将带来可观的商机。此外,马英九日前抛出“习马会”的话题,也可能使两岸互动正式进入深水区。再加上后续货品贸易协议的洽商、两岸两会正式互设办事处的持续推动,只要台湾能够创机造势,因势利导,其实是有机会透过两岸共同市场的模式,化解台湾本土内需市场过小的先天限制,开创出全新的发展格局。
另外一道曙光同样值得正视与期待。也就是在野的民进党于过去6年基本上扮演逢“中”必反的鲜明角色,但是着眼于2016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这种鲜明的角色,也许有助于凝聚岛内反“中”的民众,但却也使其无法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赢得足够多数选民的支持,为了跨越重新执政的最后一哩鸿沟,民进党“立院”总召柯建铭日前公开表态,认为民进党如果不能冻结“台独党纲”,将很难重回执政之路。
姑不论柯的这项主张,是否如蓝营所说只是为了骗取选票的技俩,但从大陆国台办对此一说法表示肯定与欢迎,显示两岸三党之间的互动关系可能正在酝酿朝更务实的方向调整。我们认为只要两岸三党不再以相互否定的方式而改采理性务实的态度,当前两岸的纷争,台湾内部的纠结,其实都只能算是假议题。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