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经建会”主委管中闵的年终奖金被“立法委员”删了一半,另外一半被“立法院”冻结,等到明年出现连续二季GDP成长率超过3%以后或失业率降到4%以下才能解冻。这是继之前台当局“经济部部长”张家祝年终奖金被删之后,第二位台湾“部长”的年终奖金被删除。
台湾《经济日报》5日发表社论说:熟悉台当局部门分工的人都知道,“经建会”的主要任务是掌管台湾发展的整体计划,而且绝大多数是以长期计划为主,例如四年经建计划等。另外,还有一些重大的部门计划,例如早期的“东亚营运中心计划”及现在推动的“自由经济示范区计划”等。这些重大经建计划会主导台湾长期经济发展方向,所以当然很重要,主管的负责人也应该为这些政策的成败负责,但是这与台湾现在的“闷经济”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社论指出,造成今年台湾经济成长率不到2%的原因很多,包括:第一,美国与欧洲经济复苏很慢,国际经济不景气,台商面临竞争加剧,造成台湾出口成长率不到2%,这是导致今年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的最重要原因。第二,台湾电子业转型标竿、品牌龙头HTC及Acer的竞争力都大幅下滑,更造成资通讯产品出口不振。第三,核四问题与服贸协议卡在“立法院”的政治斗争,造成岛内投资与外人投资裹足不前。第四,最近发生一连串的食品安全问题,大大影响民众消费意愿,这是造成经济增长率无法保2的最重要因素。
其实,影响经济表现的短期因素包括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主要的决定权在银行;至于另外一个财政政策的主管机关是台当局“财政部”。比方说,有很多企业人士认为最近台湾出口表现不佳,台湾“央行”的汇率政策可以更有弹性一点;但是,银行认为汇率是由市场决定的,而且如果新台币贬值将使进口产品价格上升,从而导致通货膨涨,因此反对调降汇率。但是如此一来出口与经济增长也会受到影响。再比方说,有些人认为台湾经济不够活络,因此台当局部门应该增加公共工程支出,来达到扩大需求的目的,从而带动经济成长。但是台当局“财政部”可能认为台当局累积的赤字已经接近法律规定不得超过GDP40%的上限,反对扩大举债,导致各级政府无法增加公共工程的支出,如此一来,台湾的经济增长也会受到影响。请问这些政策的效果又该由谁来负责呢?
念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短期内的效果是立即而明显的,但是这些政策的决定权其实都不在台湾“经建会”与“经济部”的手上,直接的政策决定权是在台湾“财政部”和“中央银行”,也就是说,如果从台湾经济短期的表现来看,这两个部会能产生的政策影响可能更为重要。更何况管中闵和张家祝都是今年2月才上任,他们对台湾经济短期内的表现能有什么立即影响呢?现在既然“立委”们对于“经建会主委”和“经济部长”的表现有意见,那么其他财经部门首长的表现是否也应该一起讨论呢?
台湾经济表现不佳,国际因素、台当局因素与企业本身都有很重要的影响,现在“立法委员”借着审查预算的机会,把“经济部长”与“经建会主委”的年终奖金给删了,除了逞一时之快,可能可以产生一些做秀的效果以外,我们真的不知道能产生什么实质的作用?这些省下来的经费能有多少?对财政会有任何帮助吗?这些财经官员们的财经政策会因此而变得更为谨慎?或是更有办法吗?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