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27日闭幕,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28日发表透视集文章说,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在致词时呼吁,两岸应持续拓展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扩大华文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此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则在论坛上提出两岸合作的4点意见,其中,他将科技合作放在第一位,暗示两岸需要寻找新的合作领域,俾于深化合作的关系。
文章说,全球化时代,文化与科技的力量无远弗届,而今的情势正是台湾难得的好机遇。尽管台湾素有“科技岛”之称,然而,深究来看,其实台湾一直以来的科技终究是以“代工”取胜,在这样的模式之下,至多也只能够成为全球最有效率的“供应链”,但却很难发展自有品牌,主要原因就是“母体市场”(home market)不够、不足以支撑起国际性的品牌。
欧洲有些国家幅员不大、人口不多,却仍然能产生国际品牌,主要就是因为这些品牌乃是以欧陆市场为home marke,因此,即使自己的国家不大,却可以有够宽阔的欧洲市场作为基础,再以此继续向世界其他的地方扩张。
台湾先天市场胃纳不大,很难发展具有国际能见度的品牌,因此科技产业再有本事,也只能做“代工一族”,其实就是“打工一族”,为他人作嫁,赚极为辛苦的微薄利润──过去有所谓的“毛三到四”(茅山道士),意思是台湾业者的毛利率只有3%到4%之间而已;这样的景况已经是够辛酸的了,如今更是每下愈况,科技业者自嘲已成了“保一总队”,毛利只剩下1% 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台湾就业市场的薪资又怎么可能提升呢?老板自己就已经自身难保、苦不堪言了。
然而,随着大陆经济影响力与消费市场规模的扩大,台湾业者第一次有机会可以实现建立华人品牌的梦想;特别是,未来无论卖的是什么产品,背后一定要有文化论述作为基础,两岸有相同的文化传统,可以述说彼此都能领会的故事,也就有机会可以一起发展文创与科技创新;这对台湾来讲,实在是一个大好的机会, 必须好好把握。
科技讲的是“谁是老大、谁就订规格”(spec),而谁定规格谁就能决定生产。过去,科技世界的spec都是美国说了算,但今后的世界,游戏规则改变了,欧美市场力消退,大前研一所说的“亚洲时代”已经来到了,而所谓的亚洲时代,不可否认,其实就是华文的时代──在这个新的浪头上,台湾人知道自己占了多大的优势吗?还要傻不隆咚的一直反中、去中吗?除非是跟自己的荷包、前途过不去,才会这么无知、非理性吧!
此外,在这个“文化是门好生意”的时代,如同吴伯雄所说的,在流行文化上,两岸有各自的优势,应打破藩篱、扩大合作,一起为华人的文化、影视作品以及产业,开创出全球市场,这不但具有商机,更可以发挥华人文化价值的影响力。两岸文化与科技互助合作,开始更积极的行动吧!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