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民进党的机会也是责任:别看浪花看潮流

2013年08月03日 10:34: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民进党为了检讨大陆政策所举办的“华山会议”,日前的第2场次围绕“如何处理两岸共识”,特别邀请创造“九二共识”的台湾前“国安会秘书长”苏起担任引言。尽管苏起一再强调“九二共识”的本质是在建立两岸交流的互信基础,而非争辩有没有这样的文字或文件存在,但与会的绿营发言者却群起坚持“九二共识已不存在”,更首度达成“未来无须处理九二共识”的共识。 

  对此,台湾《中国时报》3日发表社论指出,绿营如此快速得到因为“九二共识”并不存在,所以无须予以处理的“共识”,说穿了,其实只是要发泄蓝营以“九二共识”为张本,和大陆展开全方位的交流、合作,不只让民进党被彻底边缘化,更因缺乏具体明确的两岸对策,在2012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再度引恨的旧恨新仇。然而在否定“九二共识”之后,绿营的“对中政策”又是什么?至少在第2次“华山会议”中,还是再度缴了白卷。 

  社论摘录如下:

  面对绿营人士如此情绪性的反应,其实,连同样曾担任“国安会秘书长”的邱义仁也看不下去。他在主持这场论战的开场致词时,就曾语重心长的指出,民进党必须撕掉“逢中必反”的标签,拟定策略面对大陆,让台湾人民相信民进党有能力处理两岸问题。否则,两岸仍将是今后民进党重返执政的最大罩门。 

  在当天的会场中,邱义仁的谆谆之言,尽管被与会人士反“九二共识”的情绪声浪所盖过。但诚如苏起在会中的委婉提醒,“九二共识”文字的有无其实只是浪花,蓝营曾借此与大陆建立互信,并蔚为交流合作的浪潮,因此“我们不应该看浪花,而是要看潮流”。民进党的要务应该是思考如何建立民共之间的互信,而非逆着潮流反中自闭,或只会舍本逐末的争议到底有无浪花。 

  这次的“华山会议”虽然未能就如何建立民共互信进行有意义的讨论,但整个绿营却也不是铁板一块。 

  事实上有感于近年来民进党一再被“台独”基本教义派绑架,昧于大陆快速崛起,以及两岸交流猿声啼不住的潮流趋势,以致于在两岸议题上有意无意的自我边缘化,不只丧失做为最主要在野党于两岸政策走向上应有的话语权,并因而无法得到中间选民与经济选民的信赖,而只能在全台性的选举中一败再败。

  因此,继绿营大老谢长廷于去年9月赴陆进行破冰之旅,今年6月二度赴陆与国台办主任张志军晤谈之后,我们看到接踵着有绿营夫妻档陈胜宏、薛凌也不掩饰的到上海参加阳信租赁(中国)公司开幕式;台南市长赖清德则是借台南香港航线首航之便率团赴港,并表达乐见台南能与更多大陆城市相互直航。 

  而民进党前主席蔡英文虽然尚未有访问陆港的规划,但也在日前以“小英基金会”的名义,邀请大陆重量级学者来台讨论人民币议题,并定调为“从专案了解中国”。 

  检视民进党最近这一股两岸互动风潮,虽然还谈不上成为民进党的新版“对中政策”,但却印证了在理解两岸交流势不可挡的潮流下,民进党如果不想在两岸议题上再被边缘化,成为重返执政可望而不可及的“最后一哩路”,则抛弃“台独”包袱,以新思维形成新的可操作又可被信赖的两岸论述,目前的确已经到了转折点。 

  民进党勇敢面对中国大陆,其实还不应只是基于2016年大选的政治考量。超越政党的盘算,我们认为民进党如果越是拒绝投入两岸赛局,则其实形同让国民党继续垄断两岸交流的主导权与话语权,从政党政治的角度来看,民进党的缺席乃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面对快速崛起的大陆,既是台湾的机会,当然也可能隐含风险,与其让国共来决定两岸的未来,民进党理应加入赛局,形成红蓝绿三角的互动关系,以蓝绿共识在两岸互动中为台湾争取最大的利益。有理由相信,经由此一有机的互动机制,今后两岸之间所签着的协议与获致的共识,才有更坚实的基础,朝双赢、三赢之途迈进。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两岸的交流合作由浅入深,目前正面临重要的分水岭阶段,客观情势不容台湾倒退,当然更没有继续内耗的本钱。民进党的“华山会议”开了两次,虽然没有新人耳目的论述,但愿意面对总是好事。我们寄望未来能够由浅入深,言之有物,这是民进党的机会,也是她的责任。

[责任编辑:赵静]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