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台湾学会秘书长曾建丰今日在《中国评论》月刊五月号发表专文《马英九第二任期展望:为所当为 再创新局》。作者表示:“5月20日马英九即将开启第二任期。在1月14日大选获胜之后,马英九曾表示:第二任期他自己没有连任的压力,但有‘历史评价压力’,而国民党则仍然有连任的压力。也就是说,在第二任期内,马英九不仅要引领其执政团队再创佳绩,争取选民继续支持国民党执政,而且还要开拓创新,为自己青史留名。这是马英九站在相当高度的自我期许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但要达成如此美好的愿景,必然得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大刀阔斧,再创新局。”
文章内容如下:
“全面执政” 基础厚实
马英九的第二任期是在第一任期各项施政得到多数选民支持与肯定,并经历选举考验而取得的。因而,第二任期自然是在第一任期的基础之上继续向前推进。
1、依然保持“全面执政”态势。1月14日“二合一”选举结果,马英九的得票数、得票率以及国民党在“立法院”的席位数均有一定幅度的下滑,但马英九仍是以过半数的“绝对多数”当选,国民党在“立法院”也仍然保持过半数的“稳定多数”优势;加之2009年和2010年地市选举,国民党在“五都十七县”拥有“三都十二县”过半数的地方县市执政权,可以说,目前国民党在台湾仍居“全面执政”态势,民进党在体制内的抗衡力量是有限的,亲民党及台联党虽然在“立院法”成立了“党团”,但因席次太少也难以扮演“关键少数”角色。因此,“全面执政、全面负责”的国民党,如果对政策法案宣导得力、在“立法院”运作得当,包括预算案、法律案、人事同意权案等等,马英九当局均应能顺利通关,付诸实施。
2、赢得岛内主流民意支持。马英九在选后表示:选举结果表明,台湾人民对国民党2008年执政以来拒绝贪腐、坚持清廉,开放松绑、振兴经济,搁置争议、争取两岸和平、把危机转为商机的努力,给予肯定。马英九及国民党执政当局能获得多数选民支持与肯定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
其一,经济成长。2008年执政以来,马英九当局以推动经济成长为主轴,实行营造台海和平环境、争取大陆支持、扩大对外招商、刺激货币与财政等策略,增强岛内民众和岛外商人对台湾投资的信心,推动了台湾经济迅速恢复成长。在此期间尽管受到金融海啸、“八八水灾”等因素的严重冲击与影响,但总体上仍取得了亮丽政绩。最近四年台湾平均经济成长率为3.42%高于同为“亚洲四小龙”的韩国与香港,仅次于新加坡的5.01%,人均所得也一直都在“亚洲四小龙”中排名第二;其中2010年台湾经济成长率高达10.82%,创下近23年来的新高,当年人均所得达18175美元,比2009年增加1774美元;在2010年高成长的基础上,2011年台湾经济仍取得了4.04%增长,人均所得达到20139美元,首度突破2万美元。
其二,两岸政策。2008年马英九当局执政以来,始终以“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为基础,与大陆一道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让台湾海峡由军事热点变为和平大道,为台海稳定与亚太和平做出了积极贡献。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仅得到了岛内主流民意的普遍支持,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岛内多家媒体所做的民调均显示:民众对马英九当局执政最为肯定的是务实、开放的两岸政策以及两岸交流合作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有70%以上的台湾民众支持马英九的两岸政策。
其三,廉洁勤政。马英九自2008年执政以来,尽管“个人魅力”和“明星光环”有所减退,但其“清廉、理性、谨慎、勤政”的人格特质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表示:马英九的胜选首先在于其个人形象,“他是一个理性、沉稳、忠道的人,非常敬业、廉洁”,大多数民众相信马英九是可以托付重责大任的人。岛内民调也显示:马英九的个人支持度在台湾台面政治人物中始终保持最高支持度。
3、明确两岸和平发展大方向。2008年马英九当局执政以来,两岸建立了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互信,在此基础上海协、海基两会依据“对等互惠”原则,迄今已经举行了七次会谈,签署了16项协议,内容涉及两岸金融合作、“三通”、开放陆客赴台旅游、“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农产品检验检疫、司法互助、知识产权、渔船船员劳务合作、标准计量检验认证等等增进两岸人民福祉的重要协议。随着这些协议的实施,两岸关系朝向正常化、制度化、机制化方向发展,呈现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良好势头,为两岸实现长期的稳定、交流、合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台湾《中央日报》网络版1月17日刊文表示:在台湾“大选”中,马英九阵营与蔡英文阵营的决战点无疑是两岸关系,多数选民在维持台海现状、促进两岸和平的考虑下,把票投给马英九;于此形势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获得台湾主流民意的完整背书,民意不容其有所逆转,两岸都应更有信心、更具耐心地开展良性互动。
[责任编辑: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