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中国时报》16日发表社论说,马英九这次连任战打得辛苦,但最后仍能拿下5成2的选票,显示过半的台湾选民,不愿意冒险让两岸现状翻盘,他们相信,如果再给马英九4年机会,台湾有机会在目前的两岸现状下,更进一步繁荣发展。
社论说,何谓两岸现状?现状其实是流动的,台湾当前的两岸情势,别说是有别于2004年的剑拔弩张,和2008年马英九当选前的停滞状态,也有所不同。确实,马英九当局4年来,两岸现状有所改变,这包括恢复断航60年的两岸直航,以及在两岸签定十六项协议之后的司法互助、罪犯遣返、金融合作,还有ECFA签定后,大陆在关税方面的诸多让利等。
这可以解释,为何在这次岛内选举,会史无前例、有那么多企业家站出来挺“九二共识”,因为他们在这个新现状中看到利基,但这并不是如民进党所说,是马当局释放给“有钱人”的利多而已,正如选前一天站出来的宏达电董事长王雪红所说的,企业需要一个安定的环境才能永续经营,台湾并不是一个阶级对立的社会,企业能永续经营,全民才能获利;这次过半选民的支持,显示多数人对和平红利是有所期待的。
社论说,选举时几次政见发表会,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都不忘批评马英九,无法了解庶民的感受;但是,从选举的结果显示,有些数字确实会打动人心,这些数字当然不只是8、9个百分点的经济成长率,人民更有实际感受的可能是,马英九任内增加了70个免签国,这不只包括日本、英国、欧盟等重要国家,连和台湾关系最紧密的美国,也在去年底将台湾列入免签候选国;同样的,在两岸签了ECFA之后,日本、新西兰和台湾开始谈投资保障合作,选民也开始期待,台湾参加WTO(世界贸易组织)后仍然无法避免了边缘化命运,但洽签两岸ECFA之后,也许可开出一条机会之路。
蔡英文将这次选举的主轴打成“到底有没有九二共识”的考古学,但她更该面对的,是“该不该有九二共识”,或是“九二共识对台湾的效用”。正如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前处长包道格接受访问时所说,“九二共识”是一个非常具有创意的模式,中间容许模糊存在,让各自的主权能维持,但实务议题又能够得到解决;包道格是旁观者清的说出了“九二共识”的效能。
社论指出,民进党不愿接受“九二共识”;也许,民进党忘了,民间对两岸和平的期待是新高。“九二共识”的最大意义在于,它化解了两难之局,不但搁置主权争议,也让两岸可以顺利展开协商。
正因为民进党及蔡英文不愿接受“九二共识”,却又提不出一套解决两岸歧见的有效方法,反而提出内容空泛的“台湾共识”,徒增外界疑虑,因此选战到最后关头,两岸再度成为民进党的“罩门”。
选票流向也证明了这一点,执政的马英九得票流失,但是失望的中间选民并未全盘流向蔡英文,蔡英文只拿到比民进党基本盘好一点的4成5,也不如去年五都选举时的4成9佳绩;选民很清楚,此次选举攸关两岸政策,蔡英文选前说不清两岸政策,选民怎敢让两岸及台湾的未来,都进入不确定的状态。
社论说,另一个和两岸经贸交流有关的选举数字,也值得观察。这次的选举,还是维持了北蓝南绿的基本结构,但是马英九赢蔡英文的一个关键在于,他在北部维持大胜,在南部却只是小输,蔡在比较弱的北部,都只拿到3成多的选票;相对的,马却能在比较弱的大高雄及屏东都维持了4成的得票率,双英在南部的差距远远小于2004年时的蓝绿对决。
如何解读这样的数字?一个错误的解读,对政党发展可能有致命的后果。例如,绿营可能鉴于台联党异军突起、拿到9%的政党票,相对于民进党不够好看的成绩,解读这是因为蔡英文及民进党不像陈水扁当年挑起的极“独”路线,因此无法将南部选票极大化。如果民进党如此解读,则未来4年不但无法在两岸方向转型,民进党内可能还会陷入路线分裂之争,这样的民进党,4年后挑战国民党时,只怕会跟这次的民进党碰到一样的两岸瓶颈。
国民党可以乐观的是,这次派到艰困选区的刺客苏俊宾、陈以真等人,最后虽然没有当选,但是选举结果却都不错,可见选对人,再怎样的铁票区,都有机会松动;更重要的是政策,马当局重视的两岸利多,一开始并未扩散,升斗小民似乎无感,但蓝营这次能稳住南部,大陆游客赴台及两岸经贸的效应,却也是值得观察的重点。
对连任的马英九而言,这应该是最大的鼓舞。这不只是蓝营是否能赢回南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只要是勇于执行对的政策,即使是最有敌意的选民,有一天也可能认同你,这才是5成2选票背后最大的意义。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