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银行监理合作平台第二次高峰会(以下简称“金银会”)今日将在北京召开。台湾《旺报》刊载社评指出,两岸银行监理合作平台是两岸直接对话平台,不仅具有重要政治象征意义,其决策功能也受到很高期待。希望第二次金银高峰会发挥决策的功能,让众多业者及大陆台商能够真正有感。
全文摘编如下:
台当局金管部门负责人陈裕璋今天在北京和大陆新任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进行两岸银行监理合作平台第二次高峰会,讨论双方互设营业据点案件审核情形、《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早收承诺执行问题等。鉴于今年4月底陈裕璋和前银监会负责人刘明康举行首次高峰会,双方仅就监理平台的具体内容及运作机制达成共识,这次高峰会是否不重蹈覆辙,让业者有感,无疑考验此一监理平台的功能。
两岸银行监理合作平台是两岸直接对话平台,不仅具有重要政治象征意义,其决策功能也受到很高期待。
但是,两岸业者关心的银行开放问题,因为两岸金融环境及条件的巨大差异,加上双方政策考量重点不同,以致于进展速度极为缓慢。
岛内银行业对拓展大陆市场有强烈企图心,在两岸签署银行监理备忘录后,迄今已有6家银行在大陆设立分行。
虽然台当局在《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服务业早收清单为岛内银行争取到较香港银行更优惠的待遇,如设立满1年后可以承做台商人民币业务、开放绿色通道优惠等,但和业者的期待包括:缩短或取消承做人民币业务等待期、提高参股陆银比例至40至50%等,仍有很大的落差。
更让岛内业者困扰的是,台湾金融市场对海外银行高度开放,但迄今未给予大陆银行同等待遇。在ECFA早收清单谈判及后续金银两会的互动,双方建立相对开放的默契,迄今台湾也已核准4家大陆银行在台湾设立办事处,并已受理其中2家申设分行,但因台湾迄未相对开放陆银参股及同意陆银分行设立后可承做新台币业务,导致银监会放慢岛内银行申设分行及参股陆银等审核程序,从而也大幅限缩岛内银行在大陆拓展业务。
金管部门对开放陆银赴台设置据点及参股“台银”瞻前顾后,主要考量因素是两岸银行规模差距悬殊,大陆银行平均规模约为台湾银行10倍,相对上,大陆对银行开业条件及业务限制远较台湾严苛,若对等开放,势必让金融命脉逐渐被陆银掌握。行政主管部门副负责人陈冲任金管部门负责人时,曾提出双方银行相对开放应采“加权对等”观念,陆银参股“台银”亦被认为时机尚未成熟,其目的就在确保实质平等。但知易行难,面对银监会给予“台银”在大陆发展优惠待遇的相对条件,以及银行业者的强大游说力量,金管部门的立场已明显松动。
另外,“台银”争取承做境外人民币业务及发展人民币结算中心的诉求日益高涨,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的急迫性日增。
马当局当务之急,须就两岸银行相互开放的机会和风险作完整评估及衡平判断,进而订出整体开放原则及基本规划,并透过金银会和大陆方面进行充分沟通,让银行的相对开放能够依循实质对等的精神,有序开展。
另一个重要课题,是对大陆台商的金融支援。开放“台银”赴大陆设置据点的最重要目的,就是可以就近服务台商,强化大陆台商融资体系。台湾金管部门有责任和大陆银监会进行协调,透过“台银”和大陆银行的合作,提供大陆台商紧急、必要的金融支援。
我们希望第二次金银高峰会发挥决策的功能,让众多业者及大陆台商能够真正有感。
[责任编辑: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