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中国时报》10日发表署名杨志良的评论文章说,台湾社会在过去一段时间,发生剧烈变化,也就是严重的不婚、不育、不养、不活,多数年轻人前景茫然,影响甚为深远,但很少得到人们特别是政治人物的关注。
文章指出,台湾自从2000年后,有偶率节节下降,是全球有偶率最低的国家,且持续下降。今年首度稍有回升,希望不是回光返照。连带着,每年生育人数从2000年的约30万人,到2010年几乎腰斩为16万人。还有弃儿、弃婴、虐儿事件层出不穷。而自杀死亡人数从2000年的2000余人,到2006年暴增1倍以上,多达4400余人。
文章说,综观人类历史,从未有一个社会,没有战争,没有重大传染病、饥荒或经济大恐慌,但在如此短时间内,经历前所未有的社会解组与恶性变迁。婚姻是对另一半的承诺(commitment),生育子女是对下一代承诺,而“好活”是对自己生命承诺。台湾除政客外,已成为一个不愿承诺的社会,也是没有前景的社会,自己过完一生就完了的社会。
其原因简而言之,就是台湾是对家庭极不友善。纵观瑞典、挪威、丹麦、法国、英国等先进国家,总生育率都在2%左右,扶养一个子女至24岁的教育经费,只占个人私有财富的10%或以下。但据统计,在台湾需支出私有财富的66%,才能让一个子女大学毕业,是全世界最高的。当然,公共财政要对家庭友善,就需承担高的税赋,也就是大家相互扶持,互相“出资”扶养下一代。如同健保,大家出钱给重病的民众就医。然而台湾却是税赋很低的地区,占GDP12%不到,是韩国的1/2,美、日的1/2.5,北欧国家1/3。
税赋过低之外,另一个问题是税制不公,不断调降富人税,使得经济成长的果实均为富人享有,财政支出却大部分由工薪阶级负担。过去10余年台湾经济成长不差,但工薪阶级,即劳动者的待遇却没有增加,不论台当局再怎么强调经济成长的数字,民众就是无感。特别是年轻就业族群实质收入下降,前景茫然,如何结婚生子?
台湾目前人口结构是纺锤型,目前正处在生之者众,食之者寡的状态,是台当局追求财政平衡的最佳时机。然岛内不管是哪一党主政,均无意利用此时的人口结构优势,积极追求财政平衡,反而为收买选票,继续增加公债以支应照顾弱势的支出。目前每年均发行2000亿以上的公债,台当局负债已超过5兆。另劳保基金等潜在负债高达10兆以上,严重债留子孙,非常不符合世代正义。
评论说,岛内钱、权、媒体结合日深,民粹当道,恶性循环难以解脱。要解除向下沉沦的困境,首要是立即达到年度财政收支平衡,合理公平加税,但对劳动所得的薪资应予更多减免。可考虑对拥有一定金额或面积的房地产增收资产税,增加偏低的消费税,检讨实施过久的奖励投资条例。当然台当局清廉是根本,否则交的税都被污掉,民众必然抗税。
文章最后说,台湾民众未来是否能过著健康快乐的生活,答案可能非常悲观,因为岛内每个党心中只有选票,没有民众,也没有未来。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