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游客赴台出现衰退现象,症结究竟为何?台湾《联合报》今日刊载社论指出,既想要陆客的商机,又不给其合理的旅游待遇,这不仅是对陆客的歧视,也让台湾对观光出现目的与手段背离的管理。陆客人数减少,若能换得更多自由行动、更多旅游安全及乐趣,未尝不是件好事。谁希望不愉快的经验在陆客身上重演?重要的是,陆客赴台的兴致,不能毁在第一线商人的唯利是图,这样,观光交流才有增进理解的意义。
全文摘编如下:
最近大陆游客赴台出现衰退现象,不仅原来爆满的旅行团第二季起大幅退烧,新开放的个人游人数亦远低于预期。其中症结究竟为何?
今春陆客旅游团赴台人数骤降,当时旅行业分析,认为是团体旅游限制太多,加上业者低价抢客导致旅游质量不佳,因此预期许多陆客将大量转向个人游。然而,验证6月底个人游开放一个月赴台人数才五百多人,仅略高于一天的开放量,足见“个人游取代团游”的说法尚难立足。
“观光局”官员则认为,这主要是受塑化剂风波及阿里山火车翻覆事件的冲击。的确,交通安全、旅游质量乃至台湾整体诚信形象,都是影响游兴的深层因素;但台湾开放陆客观光不过三年,如果历经短暂的昙花一现即进入了疲怠期,则不啻显示我们的观光软硬件架构不堪一击。若这些因素仍不足以解释全部的现象,那么陆客赴台的减退,还有什么可能的原因?
对陆客而言,台湾的卖点主要是建立在两岸多年分隔的对应关系上,由此衍生出亲友的离散再重聚、经济体质与社会价值的差异等,彼此的参照、学习与竞争。在开放观光两年后,陆客成为台湾最重要的客源。许多陆客赴台,是想要亲眼见证两岸分治半世纪的各种象征、传说,乃至体验华人社会的另一种发展模式。因此,若把陆客赴台定位为“观光商机”,势必因着眼于近利而产生偏差。
在台湾内部,因为在野党的反对,加之政策上对陆客活动严格设限,这不仅是对陆客的歧视,也让台湾对观光出现目的与手段背离的管理:既想要陆客的商机,又不给其合理的旅游待遇。
陆客赴台有助两岸的多面向交流和理解,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实务面,不论当局或业者却都只把此事当成“商机”操作。也因此,双方重视的就是出团人数、购买金额,如何让对方掏出荷包。至于如何提供相称的服务,如何表现台湾的气质,如何留下美好的印象,都难以顾及。
塑化剂风暴重创台湾的质量形象,阿里山和苏花高的交通事故也会让观光客却步,但这些都比不上赴台陆客觉得“台湾民众不再诚实”来得严重。因为他们带回去的失望评价,将使更多人观望不前。一个“杀鸡取卵”的市场,如何会近悦远来?又如何能经营长久?
陆客人数减少,若能换得更多自由行动、更多旅游安全及乐趣,未尝不是件好事。谁希望不愉快的经验在陆客身上重演?重要的是,陆客赴台的兴致,不能毁在第一线商人的唯利是图,这样,观光交流才有增进理解的意义。
[责任编辑: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