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陈水扁写专栏:声名狼藉 只是徒劳

2011年06月27日 10:02: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陈水扁近日毛遂自荐要替《壹周刊》写专栏,不获台北监狱批准,引起一番争议。香港《大公报》25日刊载评论文章指出,扁首篇专栏就涉及政治和选举等敏感议题,当中不无煽动性语言和个人歧见,违反有关原则,当然不获准“出街”。民进党叫嚷“限制言论自由”云云,不过是廉价的挺扁口号。文章直言,扁希望找到一块舆论阵地,发挥挺蔡反马的效应。不过,扁已声名狼藉,不管如何折腾,也是徒劳。

  全文摘编如下:

  “沉寂一时”的陈水扁近日又成为台湾媒体追逐的焦点。事件主要源于他毛遂自荐要替《壹周刊》写专栏,但不获台北监狱批准,遂引起一番争议:民进党叫嚣“白色恐怖复活”,攻击马当局“限制言论自由”;国民党则反批扁不好好在狱中反省,去当专栏作家,根本就是“不务正业”。

  据岛内“监狱行刑法”有关规定,“受刑人撰写之文稿,如题意正确且无碍监狱纪律及信誉者,得准许投寄报章杂志”。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澎湖县鼎湾监狱为了丰富犯人的生活,特地请媒体记者开班教写作,果然在狱中掀起一股读书、写作的风气。几年后,“监狱写作班”的学员不仅在台湾各类文学创作、征文竞赛中屡获佳绩,而且还出版了《高墙里的春天》等好几部作品。

  可见,在牢中服刑的犯人可以向外投稿,而且也受到狱方鼓励。然而,犯人毕竟是受管制之人,服刑期间会丧失一些基本权利,如生活、言行均受管束。虽然可对外发表文字作品,但在主题和内容上要经审批,须符合“不涉及个人官司,不做人身攻击与谩骂,不为特定人士宣传”等原则。以往犯人的作品以童年回忆、生活琐事为主,文艺味浓、措辞温和,但扁首篇专栏就涉及政治和选举等敏感议题,当中不无煽动性语言和个人歧见,违反有关原则,当然不获准“出街”。民进党叫嚷“限制言论自由”云云,不过是廉价的挺扁口号。

  陈水扁在羁押期间笔耕不辍,其目的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以爆料的方式维系所剩无几的影响力。他卸任前曾说过,不当“总统”时最想干的事情就是当记者,因为知道太多机密、政治秘辛了,信手拈来,每一篇都应该有震撼性。入狱后出版了三本书,还每周在“蓬莱杂志”网站上发表“阿扁札记”专栏。他甚至为了哗众取宠,不惜在书中大爆女儿情史。但其作品一般,“处女作”“台湾的十字架”据说印了三万多本,但第二本书“关不住的声音”销量只有数千本,此后扁系人马也不再宣扬新书的销情了,想必是不愿自曝其短。

  尽管影响力迅速消退,但扁仍“垂死挣扎”。虽然《壹周刊》曾大爆扁家弊案丑闻,但扁主动要求为其写稿,扁的算盘是借该周刊的知名度挽回人气,因此不计前嫌。

  扁如此费煞心思,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总统”选战即将开打,倘若民进党能东山再起,重夺执政权,“特赦”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即使不获“特赦”,自己人执政,在狱中也可享受更多“特权”。扁希望找到一块舆论阵地,发挥挺蔡反马的效应。不过,扁已声名狼藉,不管如何折腾,也是徒劳。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高斯斯]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