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领导人参选人马英九、蔡英文不约而同,把争取首投族列为竞选重要策略。首投族顾名思义是首次成为具有选举权的公民,这群廿到廿四岁的族群估计有一百廿、卅万人,足可影响台湾选局;更重要的,这群首次进入选举市场的年轻人,没有强烈的政党好恶和意识形态,也没有历史恩怨的包袱,换言之,他们是真正的中间选民。但是,国民党和民进党真的知道年轻人要什么吗?
《中国时报》25日发表社论指出,两党重视首投族,并不是今年特有的现象;事实上,早在陈水扁竞选台北市长的时候,他的“有梦最美,希望相随”,就是号召新世代的典型文宣。中壮代或老年人不论偏蓝偏绿,多有其既定的主见。国民党长期执政,养成很大一群不希望在政治上有太多改变的人,他们对换党执政这件事,有着不确定感,甚至不安全感。让有热情却对政治相对冷漠的年轻人,投入选举市场,确实可以是改变政治现状的动力之一。
从陈水扁开始,民进党大量进用年轻人,不论党职或选举,给年轻人更多窜出头面的机会。民进党的文化让他们更习于挑战大老,而不必心怀歉疚。简单讲,年轻人有梦想,却并不好高骛远,他们知道现实生活的压力,不希望这层压力压垮他们追求梦想的心。
对多数年轻人而言,他们不要台湾丢脸,却没有“独”派的意识形态,甚至无法容忍朝野政治领袖三天两头拿“国家主权”做为批判彼此的议题。当民进党批评马英九当局“倾中卖台”的时候,他们的反应可能只有两个字:无聊。但即使有这样的反应,都不表示他们的投票倾向更有利于国民党;就像他们希望台湾不要丢脸的时候,不表示他们就一定投票给民进党。
年轻人的投票行为更倾向于选人不选党,领袖的亲和力和执行力,才是他们看重的。不过,现任者虽有各种包袱、各种被检验的空间,但是,当挑战者叙述一个美好未来的可能时,还是得面对最重要问题:那个理应更好的未来,是不是你的政见可达到的?没有政党立场、没有意识形态的年轻人,要求的是一个开放空间,给他们公平竞争的机会;他们要求的是一个更优质的环境,不要担心等他结婚生子后,台湾可能成为不适合居住的地方;这些都不是执著于主权争议、甚至相对封闭的两岸政策能提供答案的。
马英九用“世代正义”包装他的首投族策略,谈他永续发展的三个责任:“主权”、人权、环境权,为这一代努力,也要为下一代的幸福着想。马英九简笔画出他的“国家”蓝图。但是,这个世界没有乌托邦,贫富差距只能缩短,无法消弭;安全的社会网可以建立,鳏寡孤独有所养,却总会有漏网之鱼;失业率只能降低却不可能降为零;可以有公平的教育机会,却无法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必然有的竞争本质;尽量让住者有其屋,却不可能人人住豪宅;对环境友善却也得另谋产业转型的契机,否则永续也将成空谈……
梦想,没有停止追求的一天,年轻人不满足现状的特质,让他们有更大的成长空间,这就是台湾进步的动力。朝野政治领袖必须画出愿景,接受年轻人的不满与批评;更重要的是,让自己重回那个曾经不断追求理想、热情的本心。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