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金门大桥开展金门新格局 是一着好棋

2011年01月17日 07:50:00  来源:
字号:    

  台湾《新生报》16日发表社论指出,连接大金门岛与小金门岛的金门大桥,在延宕18年后终于开工,这座桥梁兴建背后的政治意义,远较工程技术来得重要;金门曾是国共斗争的最前线,在“小三通”实施十周年后,台当局决定在海峡敏感地带建造一座美轮美奂的跨海大桥,象征两岸之间气氛缓和,金门大桥是将金门由前线转变成为观光地标的一着好棋。

  社论摘录如下:

  这座造型极美的大桥,重要性不在于它将是世界最长的跨径脊背桥,正如主持开工的马英九所说,当局对这座大桥的兴建,不仅看到大、小金门之间的需求问题,也是面对两岸的新形势,金门应有它在两岸的新定位和竞争新格局。

  半个多世纪前的八二三炮战,金门挨了40多万发炮弹轰击,成为世界知名的两岸前哨,冷战结束后,两岸紧张关系也日趋缓和,但是要在这个地区建座跨海大桥仍非易事;长度超过5公里的海上大桥,绝对不可能是军事用途的建设,因为安全度太低;这里所说的安全,不是指建筑技术问题,而是在如此高风险的地带,两岸之间只要有任何不理性挑衅行为,首当其冲的就是这座保护不易的海上长廊,这也是建设会一再拖延的原因;过去这座桥被称为“选举浮桥”,每逢选举就浮起来,选后就被遗忘又沉下去,政客们只能借建桥来骗骗金门老百姓的选票,主要就是两岸过去关系,尚未稳定到可以完全避免战火,建桥的疑虑太多了。

  近年两岸关系跨步走,由小三通到开放观光,进步到大三通,再加上ECFA的签署,两岸由斗争已转为可以坐下来谈,甚至为了改善关系可以“让利”,再起战端的可能性已大为降低;以金门大桥的设计来看,除了外型力求美观,桥面设计除了汽车道外,尚有一线人行及自行车道,这样的设计,完全是以观光目的为主的规划。

  谈到观光,金门绝对有吸引观光客的条件,经历八二三炮战使金门具有国际声誉,而两岸对峙期间,金门的建设都以军事为主,地下坑道四通八达,甚至有宏伟的摰天厅等地下大工程,这些军事建设,在两岸敌意逐渐减弱后,都能完整的保留下来,这些遗迹不但对曾经在金门服过役的岛内人士有吸引力,大陆人士也会想来此地一探究竟,更不要说在国际上有广大的“军事迷”想来金门观赏军事建设,即使是一般国际观光客,只要来到两岸的任何一端,都应该对这个位于台海关键地位的地点充满好奇心。

  金门不仅有历史遗迹,亦有地理优势,本地景观则有太武山也有料罗湾,风光自成一格,此外也有独特文化,名产高梁酒加上远近驰名的炮弹钢刀,都是吸引观光客的条件;将来金门除了连结小金门的金门大桥外,还有离岛大、二胆如能适度开放,更能增加海上观光的魅力;马英九期许这座造价逾75亿元的大桥,在“七分观光,三分交通”的兴建概念下,会成为吸引两岸观光客的海上新地标,着眼极准。

  金门大桥的建设,已为金门未来定位,发展观光将是必走的路,如果金门各界都有这个共识,在2016年金门大桥完工通车之前,金门必须完成各项建设规划,掌握金门建设的方向,对观光事业将有决定性影响;金门由炮火的焠炼中重生,转变为两岸观光新地标,未来的路要如何走,掌握在金门人自己手上。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赵静]

相关内容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