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监察院长”王建煊日前对大学生打工提出批评,认为他们“太笨了”,竟然把人生的黄金时间浪费在不符合成本效益的打工上;王建煊指出,“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的效益比打工高上几十倍,他自己大学时端盘子、当家教,现在回想起来当年是贱卖时间,才希望年轻人不要重蹈覆辙,王还强调,他没有说错话。
对此,台湾《中国时报》11日发表社论指出,对于王建煊先生“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认知,我们也不认为他有什么错。但是话又说回来,任何一个人对于打工的价值判断,都有其客观时空的约制与主观评价的权重,也没有谁的判断必然放诸四海皆准。劳工团体对王建煊的批评也很有道理:若是学生家境清苦生活吃紧,打工维持生计根本是个不得不然的手段,完全不能算是个人的选择。既然称不上是选择,又有什么笨或不笨的问题?劳工团体批评王建煊不知民间疾苦,就是因为他似乎不太能体会贫穷人家子女的客观经济限制。
王建煊先生知不知民间疾苦是一回事,但我们认为他此次发言所反映的更大问题,是他的思考与观念,缺乏对其他种种与自己见解不同者的想像、理解、包容,更无法欣赏一个异质分歧、人相人殊的多元之美。王建煊对大学生的批评,也许该与其他几位社会名流先前的评论,合并起来解析。
其实,王建煊、洪兰与李家同所表达的意见与评论,都有相通的思考盲点。这三位在台湾都有非常高的社会声望,也都是事业有成、对于教育或弱势非常关心的意见领袖。但是,正因为他们都是事业成功的人,他们对于自己一路走来的经验、帮助自己成功的思考或坚持、引领自己的信念,就有相当的把握。社会上大概不曾有人挑战过这些成功意见领袖的经验、思想或信念,而他们也乐于将这些心得与他人分享。但是分享心得是一回事,若是对其他与自己见解不同者施予贬抑或责难,那就失之偏狭了。
以大学生打工为例,即便不是经济上需要,若是学生加入建教合作计划,理解一些企业实务运作、观察一下社会生态,又有什么不可以?又笨在哪里?那些被批评为恐龙法官的,不也是因为他们只知道埋首律令书堆,不知民间疾苦?洪兰教授自律甚严,但大学生若是因为偶尔起床晚了,第一堂课啃口面包,又哪里值得在杂志公开批评?再说看漫画,学生若在课业压力下偶尔消遣排解一番,翻翻杂书闲书又碍着谁了?如果小学生看漫画书是浪费时间,那么究竟到哪个阶段才能读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与天龙八部?什么年纪读杂书才不算虚度光阴?
社论最后说,相对于洪兰与李家同两位教授,王建煊先生的发言更值得评论,因为他当下不是教授,而是职司风宪的“监察院长”。“监察院”能够做的事、该做的事非常多,“院长”实在可以考虑把批评大学生打工的时间,用于做好监察工作。“监察院长”常费力气在批评学生打工、帮弱势者洗脚上,做这些没有效益的事,套句他自己的话,真是“笨死了”。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