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本网时评:中华文化对“后世博时代”影响之展望

2010年10月31日 23:03:00  来源:
字号:    

  台北大学教授江岷钦曾说:文化像水一样,没有比水的力量更强的东西,“至善若水”,不管阻碍有多大,水最后都会突围而出。10月31日闭幕的上海世博会,就是这样一个令中华文化“突围而出”、魅力尽显的盛宴。180多天的会期里,“中国红”与“台湾元素”大放异彩,既“尊重传统”,又“珍惜当下”。如今,面对“后世博时代”,面对中华文化的未来,面对两岸的未来,“世博文化”的后续影响力,又将会以怎样的面目呈现?

  世博将成为两岸另一个血脉相连的文化符号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对元代画家黄公望名作《富春山居图》分藏两岸的历史遗憾的特别关注,让一件艺术珍品升华为两岸血脉相连的一个文化符号。而今天,上海世博会成功催生出为两岸都能接受的独特的世博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再辟一条新路,也必定将成为另一个意义不凡的“文化符号”。

  海峡两岸首次共同参博,堪称上海世博会的一大特色,那一抹惊艳的“中国红”和无处不在、情谊深浓的“台湾元素”,在世界面前拼贴出了一幅色彩斑斓、别具特色的海峡画卷。

  中华文化连接着两岸的城市,更连接着两岸人民的血脉、灵魂。中国馆和台湾馆在上海世博园中成为两岸民众最想参观的两个馆,正是因为对于隔阂太久的两岸人民来说,它们不仅各有各的美,也是一个了解对方的绝好机会。世博园里众多的台湾元素串起了两岸情绪,也奏响了“和为贵、谐为美”的动人乐章。上海世博会让台湾元素“最大化”,也让两岸的距离更近一步!

  中华文化在两岸民众心中的地位将更牢

  当今世界越来越认识到,当世界经济离不开持续增长的中国经济时,世界文明也离不开中国文化,因为中国文化是人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点,每一个炎黄子孙自然更是领悟深刻。上下五千年,“中国红”流淌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也埋藏在每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上海世博会中,中华智慧让世界眼前一亮,也让两岸的中国人共同为之骄傲,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后世博时代,中华文化在两岸民众心中的重要地位,会更加无可取代。

  众所周知,文化交流是突破海峡两岸政治藩篱的重要渠道,在上海世博会中,你会无时无刻不体认到这一点。只要一谈到中华文化,两岸民众总有说不完的话,就像台北世贸中心董事长王志刚描述的:“我很高兴听到大陆同胞坐在台湾馆‘希望大树’下,一边品着台湾高山茶一边感叹‘咱们的老家也是这样的啊’。”

  中华文化本身蕴涵着两岸关系和平、包容的深刻精神内涵,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珍贵遗产与宝贵财富;而台湾地域文化则是丰富多元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也吸纳了台湾文化中具有创意的活性元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两岸同时面临西方强势文化冲击的当下,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更应携起手来,为我们共同的中华文化的复兴一起努力。

  将为两岸的文化产业再添强力

  两岸共同参与世博拉近了双方心灵的距离,由此创造的世博文化更启动了两岸的文化产业;面对这个21世纪的“黄金产业”,那个独特的“世博文化”在后世博时代将对两岸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产生的影响,不可低估。
  
  以中国元素为文化核心的世博文化,使经济与文化对接,具有公认的包容性、开放性与多元性。但文化属意识形态,常会因一些敏感问题对双方造成困扰也就不足为怪,对此就可以借鉴一下世博文化模式。当合作中遇到问题时首先保持冷静,尊重双方因长期分离形成的文化差异,然后再从两岸文化同一性出发,努力在差异的基础上求同化异、取长补短,只要充分运用双方的智慧,两岸中国人共创新的文化资源与文化产品,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将指日可待。


  与历届世博会相比,上海世博会的文化色彩尤其突出,当然,这不仅仅因为它举办于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文化,永远都是处于传承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没有了传承,文化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与创新。上海世博会带给两岸中国人的深刻印记,在后世博时代不会消失,有了我辈的努力,中华文化的积极效应,必会永久持续的“大放异彩”!(中国台湾网评论员 赵静)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赵静]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