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16日是第二阶段试营运的第一个周末,一个上午涌入6千人。尽管跟第一阶段试营运时,单日最高入园人数高达25000人相比,情况已改善许多,但热门展馆如梦想馆、梦想剧场,还是至少要排队一个小时以上才能进馆。台湾《中国时报》17日发表社论指出:较之民众争相挤进展馆参观花博,五都选举攻防战中的花博则是完全不一样的另一个故事——花博两样情,似乎具体而微地呈现出台湾的多元价值与社会情绪。
社论说,从台北新生高弊案延烧的台北花博案,已经成为这次台北市选举的主轴,并且与高雄凡亚比风灾共同成为五都选举的指标案,“北花博、南凡亚比”牵动了蓝绿五都大选的民调与选战策略。不过,较之高雄的凡亚比风灾,台北花博的状况显然复杂得多,战场更广且战线更长。凡亚比风灾可以很清楚甚至很简单的聚焦于“陈菊消失的那两个小时在做什么”,不过,这已经是一个过去式了,是与非、对与错、陈菊做了什么与没做什么,老实讲,在9月19日那天就定格了。
但台北花博不一样。花博从为什么要举办到怎么样举办,都还没有吵完,更何况,花博还没有真正开始,会发生什么事,没有人能够事先完全预测。民进党政治人物拿放大镜加显微镜检视花博一举一动,更让主办花博的台北市政府陷入了动辄得咎的窘状,不管怎么做都会招来批评与不满;就选举来说,花博地雷处处,凡亚比哪里有得比。
例如,试营运的主要目的在于测试,花博“测试计划”分为四阶段,本来是采邀请制请各界义工、志工、园艺、花艺团体参与体验,看看有什么问题、意见和建议,可以提出来作为正式营运的参考。不过,由于试营运时临时出现的散客很多,入园人数激增,也引来怨声连连,指责花博交通设施不周全者有之,不满花博试营运采邀请方式根本就是图利少数人有之。
社论指出,16日试营运时,一些民众抱怨看12分钟的动画却要排队一小时,说实在的,要维持品质与安全,很多展览都会有留园人数的限制和场次的安排;做为文明城市的文明市民,台北人应该没有那么难理解排队与等待的必要,这是游戏规则之一。无可避免地却是,民众的抱怨总是一次又一次的让政治角力找到爆点,而选举又放大了也激化了各种政策与活动所引发的意见、不满甚至于对立的情绪。花博至今真是负面消息不断。
虽然因为花博而被“流弹”扫射到的花农、园艺工作者、建筑师与各个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也曾纷纷就其专业领域发表声明与说明,不过,似乎目前还是不敌政治领域掀起的层层波涛。因此,在距离花博正式营运仅3个星期的此刻,在部分政治人物和政治名嘴眼中,“台北花博”的后面总还是如影随形地跟着“弊案”两字,而难以从台北花博中感受到太多城市与台湾的光荣,也难以理解这场花卉盛会所要传达的“园艺、科技、环保”理念。
台北能够争取到举办这次的国际花卉博览会,是因为台湾花卉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因此,虽然花博在台北举行,实际上这个重量级的活动是台湾多年来的努力所建立的实力促成,台北幸运地得到了台湾的托负,有机会成为一个展现美丽与文化软实力的舞台,自当珍惜也当全力以赴。台北花博不应该被视为只是台北市的活动,就像当初高雄举办世运时,被认为是整个台湾的盛事一般;主办城市台北应该要争取也协助其他县市有更多投入及参与花博的机会。
社论最后说,老实讲,台北花博想要创造更大的成功,实在难以寄望反对的政治力量“高抬贵手”,因为在民主政治里、在大选之前,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然而,无论有多少反对的力量,台北终究已经取得主办权、花博也开展在即,很多民众正用着有别于政治竞技场上的冷酷与挑剔的高度好奇与热情参与,表达出另一种对待台北花博的态度;台北花博最珍贵的资产是台湾的花卉与园艺实力,最大的支持来自于无数民众的期待与支持─台北花博想要摆脱弊案的联想与阴影,确实只能靠“美丽的力量”:真心诚意地感谢台湾这块土地所孕育出来的美丽环境,以及无数人一路以来的辛勤打拼和努力;期望透过台北花博加值、串连并且发挥台湾美丽。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