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苏贞昌的选战论述必须对松山机场妥适定位

2010年06月03日 08:12:00  来源:
字号:    

  一度没落的台北松山机场,曾遭民进党要求废掉改建公园,如今却因两岸直航重振活力,更将进一步与上海虹桥、东京羽田、首尔金浦等机场直接对飞,蜕变为东亚经济圈的首都商务机场。据说,苏贞昌正为要不要延续民进党内的“反松山机场”战线而陷入天人交战,他的台北市长选战论述,真的能把松山机场从地图上涂销吗?台湾《联合报》3日发表社论对此进行了分析,现摘录如下:

  苏贞昌陷入天人交战,显示他知道大形势已然改变,绝非他个人或民进党可以抵挡。毕竟,松山机场今天的“复活”,已是每天人来机往的活生生现实。苏贞昌纵使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把一个活泼乱跳的孩子,再塞回母亲的子宫里吧?

  像许多建设争议一样,对民进党而言,松山机场的议题始终是一支用来攻击的矛,而不是拿来耕耘的锄头。黄大洲时代,民进党即曾提出迁移松山机场的主张,并迫使台“民航局”承诺5年内提出迁建计划;随后陈水扁出任台北市长,却绝口不提此事。直到李应元和谢长廷角逐台北市长,再度发动废松山机场的攻击,认为桃园机场捷运即将通车,松山机场已无存在必要。

  讽刺的是,当时民进党已经执政,扁当局并未就松山机场的去留提出任何相应计划,反而就在绿营高喊“废松山”最喧天价响之际,陈水扁以“爱台”之名在岛内大肆兴建地方机场。今天全台“蚊子机场”林立,正是这种“空想政治”的产物。何况,陈水扁任内8年,不仅中正机场捷运无影无踪,甚至改名为“桃园国际机场”,但并未使机场改运,只是愈发显得老态龙钟罢了。过去多年,机场的没落,竟然成为台湾综合实力衰退的明显指标。

  松山机场得以重燃生机,除了拜两岸关系融冰之赐,其实也与近年国际间经营机场理念的转变有关。以大陆、韩国、日本为例,几个大都会早年都因市区机场噪音及运量不胜负荷,而觅地另建国际机场,旧机场则皆转为国内线之用。最近几年,这种双机场“一主内、一主外”的呆板分工已逐渐被打破。以上海虹桥机场为例,今年3月扩建跑道和航厦后重新定位为“区域机场”,选择对亚洲城市定点对飞,一则疏散浦东机场的壅塞,二则利用其接近市区的优越条件,为商务旅客创造便利。

  更有对比价值的例子,则是东京成田机场与羽田机场的角色变化。在“成田主国际、羽田主国内”模式运作多年后,日本政府赫然发现,韩国首尔的仁川机场已取代东京,变成了日本最主要的国际枢纽机场。其中症结在:仁川机场不仅起降容量更大,更开放对28个日本城市直飞;相对的,日本仅有8个城市能直飞成田机场,旅客若要出国,需先飞到羽田,再拖着行李花一个多小时搭车到成田去转机。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日本人宁可选择从居住地直接飞往仁川,再从那里转搭国际班机前往世界各地,以省下可观的转乘及等待时间。

  换句话说,仁川机场的开放性以及它绵密的国际连接网络,大大提升了它的竞争能力;对邻国旅客而言,仁川甚至比自己的国家机场还更能提供便利的服务。受到威胁的不仅是日本,大陆亦然,山东旅客要前往美国西岸,从仁川转机要比经浦东转机足足省下17个小时。可见,要成为有竞争力的机场,必须要先创造条件,而不是关起门在家中吶喊即可成事。

  松山与虹桥月中即将对飞,不仅象征两地的关系更形密切,更意味着台北在东亚交通枢纽的展望也更上层楼。蓦然回首,迟至今日始走出这一步,其实已耗掉了十多年的宝贵时光。此际,我们除提醒马当局要注意松山与桃园机场的平衡,也要提醒苏贞昌:在他的选战论述上,必须对松山机场妥适定位;而松山机场的定位,也必将牵动其两岸论述及区域论述。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赵静]

相关内容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