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日,台湾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主动抛出议题,表示愿意在不预设前提的条件下与大陆进行直接并实质的对话。这一举动,一如年初声称要制定民进党“十年政纲”一样,在绿营内部迅速发酵,特别引来了来自深绿阵营的猛烈反弹。不过,这些显然是在蔡英文预料之内的,她在讲这番话时的用语十分考究,有足够的能力来抵御来自党内的质疑。
“小英”是个明白人
蔡英文在英美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从以往的表现来看,她和陈水扁不同,并不是一个随性而言的人。因此,既然她敢于抛出“对话论”,应可解读为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举动。
在台湾最近的几场选举中,蔡英文率领下的民进党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绩。但是,台湾政坛蓝强绿弱的总体格局并没有因这几场选举而发生根本改变。即便是在民进党内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随着大陆经济的腾飞,两岸关系和十多年前相比早已是沧海桑田。尤其是在连宋等蓝营领袖先后开启与大陆交流的大门后,和平、稳定、共谋发展,已经成为两岸人民共同的期盼和追求。主张“台独”,特别是走激进民粹路线的政客在台湾将会越来越没有市场。而限于“台独党纲”,两岸政策也成为民进党与国民党全面抗衡的一个软肋。
蔡英文在台湾当局的两岸事务上曾有颇多历练,不仅在国民党执政时期曾随辜振甫到访过大陆,而且在民进党掌权时还长期担任“陆委会主委”,在台湾,对于两岸情势的认识和判断能出其右者,恐怕并不算多。对当前两岸关系如此明显的趋势,她岂能不有所体察?民进党如果不在两岸政策上有所突破,未来只有坐困愁城。
只有“秒杀”才能突围
一个政党对于涉及到其基本主张的改变,必须至少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内部具有足够权威的人去推动;第二,能让他们的支持者看到立竿见影的利益,否则将会有亡党的可能。
在接任民进党主席之初,当时不少观察人士都认为,仅有四年党龄的蔡英文不可能掌握实权,仅仅是一个过渡性的角色。但之后,随着民进党在接连的几次选举中均呈现较好表现,使得蔡英文在民进党内羽翼渐丰,以至于在即将要进行的党主席改选中依旧处于“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地位,似乎已经积累起了“干大事”的资本。
但是,“台独”是民进党的根本主张之一,从民进党所处的局势看,绝对没有与国民党在两岸政策上展开拉锯战的时间和空间。如果采取渐进式淡化台独色彩的方式去争取中间选民,则很有可能落得个“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的结果。
就目前台湾的政坛格局而言,基本教义派影响下的深绿选民是民进党最后一块独享的蛋糕。无论谁当党主席也无法面对可能丢失这块蛋糕的风险。所以民进党如果希望在两岸政策方面有所突破,至少不至于成为选举的包袱,那么唯一的策略选择就是“秒杀”国民党,即在重大选举之前,以抛出深绿选民可以接受的“开明”方案对大陆进行试探,以期获得积极回应,并迅速将其包装成“复归中庸”的表现,争取中间选民,转化为选举的成果。
“对话论”隐藏的政治玄妙
蔡英文年初抛出的“十年政纲”和现在的“对话论”皆具备这样的特点。特别是“对话论”的表述,更是显露了蔡英文“高超”的政治技巧。
蔡英文的发言原文是:“我们也不排除在不预设政治前提的情况下,与‘中国’进行直接并实质的对话。”这似乎是一个具有突破意义的表态,事后也有不少绿营内部的人对此表达了颇具反弹意味的放话,有一些对党内资历尚浅、没有“美丽岛”色彩的蔡英文本来就不甚放心的大佬更是重言回呛
于是,有人开始担心,民进党会不会因此而分裂。不过就笔者的观察,这样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因为蔡英文的这番讲话,在长期关注台湾政坛的人听来,恐怕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的确如此。正如吕秀莲随即通过媒体表达的那样:这样的话陈水扁多年前就讲过。
蔡英文是陈水扁主政时期的“陆委会主委”,对于重复陈水扁的讲话显然是一种“选择性失忆”,隐藏着精妙的政治玄机。这样的表述一方面可以展现“开明”的姿态,另一方面也使蔡英文在面对可能来自党内的攻击时,除了可以推说是选举前的选举语言外,还可以在前面放上一块署名陈水扁的“神主牌”,以确保自己的绝对安全,让反对她的人最终不得不妥协。
同样的话语在重复,但说话的人却已经变换,蔡英文似乎释出了积极的信号,但毕竟犹抱琵琶半遮面,真真假假之间一时也难以清楚辨析。不过有一件事却是十分明确的,在统、独和维持现状者三种主张之外还要再试图细分出一种平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对于在选举时吃够了两岸政策苦头的民进党而言,如果再不尝试做出实质性改变,甚至改变的步伐不够快,形势都将会越来越严峻。(段欣毅)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