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度发生的国民党中常委全面补选14日晚揭晓,有20名上次入榜的人物仍在名单之上。台湾《联合报》15日社论指出:此次改选是因程序正义生疑,但现在的问题则是这一份新名单在实质上仍不像想像的中常委应有的阵容。如今,中常委改选的危机差堪闪过,但马英九在治台主政上的考验,却像打地鼠一般仍是此伏彼起。
社论说,看一看马英九现在的处境,刚接国民党主席就碰上中常委贿选风波,县市长选举又因诸侯造反而陷入苦战,八八水灾的余痛犹在,美国牛肉又闹得不可开交……举目四望,除了两岸关系算是平顺,整个情境还真有一点“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的况味。
情势显示,问题不在马英九兼不兼国民党主席,而是马英九必须使自己的瞻瞩与作为凌驾超越在“马总统”与“马主席”之上,而成为一位“国家领导人”。“总统”与党主席只是一个体制上的角色,而领导人则是一个出于体制但不受体制拘限(不是不遵守体制)的政治领袖。能成为领导人,一定是一个好“总统”;但并非每一位“总统”皆有领导人的火候。其实,马英九似乎拥有成为领导人的许多条件,至少主流社会曾经如此期待;不少人期望他能成为台湾的旗手、社会的标竿及人民感情与力量的发动机;但是,若看媒体及民间如今常将“无能”、“没魄力”等形容词加诸其身,他即使有“总统”与主席的职衔,却似未能充分发挥领导人的角色与功能。
现在马英九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必须唤回民间对他作为“领导人”的期待,以跳脱他正在深陷的恶性循环。这个恶性循环是:他的“领袖”形象如果动摇,他的基层就容易失控(这次中常委和县市选举即是例证);倘若基层失控,他的“领袖”地位就更加动摇。想一想两年前“总统大选”时民众对马英九的期待,再看一看马英九今日的左支右绌,俨然已陷于可怕的恶性循环之中。
如果平庸,则“总统”只是高级公务员,党主席只是高级党工。前文说,领导人是一个地区的旗手、社会的标竿及人民感情与力量的发动机。尤其在今日这个内外交迫、进退维谷的台湾,马英九作为台湾的领导人,必须设法将台湾的主题标举出来,作为旗手、标竿及发动机,而不可使自己陷于东奔西跑的琐碎“行程”中,应当积极领导主流及核心议题,不使琐碎荒谬的政治八卦操纵了社会视听的议题设定权,以致台湾社会陷于无谓的内耗空转之中。
若能发挥这样的领袖角色,马英九其实不必兼任国民党主席;如果不能,兼了也无用。对马英九而言,面对的课题有三:一、领导团队:看不出“马团队”的操作方式,美国牛暴露了双首长制的盲点,而中常委名单及县市长选举皆显露了人才的枯竭与异化。没有团队协作,“总统”兼党主席仍只能独坐在孤峰顶上。二、领导议题:也就是擎持台湾社会的大旗与标竿,必须超越跳脱“治国周记”那种格局。三、领导民心:马英九原本最有这方面的条件,怎会落至今日地步,深值检讨。
社论最后指出,2008年,台湾主流社会曾期待马英九成为火车头,如今却有不少人质疑这个火车头的机能。在国民党中常委选举及县市长选举中,皆出现“不把马英九放在眼里”的说法,这应是马英九的锥心之痛。即使这样的说法是激将法,我们也期望马英九能奋力重建他作为台湾领导人的角色与风范!
(本文不代表中国台湾网立场)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