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灾以来,海内外各界的踊跃捐输,很让人感动。不但大量金钱涌入岛内灾区,物资也堆积如山。台湾《苹果日报》今日发表评论文章说,灾区已经呼吁,物资太多,难以整理发放,本身已成灾难;希望大家捐钱。
公职部门应负监督之责
文章称,每个捐钱的人,心里都难免嘀咕:“我的钱真的会到灾民手里吗?还是被贪官奸商半途污走,中饱私囊?”有很多关于这些方面的报道,使得很多人宁愿捐物资,不愿捐现金;而且现金的流向也不透明,让人不知怎么捐最安全。有的慈善机构也乘机捞一笔,以行政、人事费的名义先扣下若干,很让捐钱的人不爽。公职部门有责任管理监督捐献,整合分配所有现金和货品,不能让爱心浪费,肥了贪官奸商。
捐款是美德。真正的富有不是看你有多少,而是看你能付出多少。捐款的人才是真富有。这种善良的人在台湾有很多,是台湾真正的财富和瑰宝。捐款心理学指出,个人以捐款来发现自我、了解自我,并以这种花钱的方式来呈现个性。美国社会学家经过研究认为,穷人希望得到的援助是金钱而非物资,因为金钱提供了选择的力量,例如买衣服成为自我表达的工具;付房租则是一种尊荣。
捐款流向应透明化
文章指出,20世纪中,由消费来定义救济已成为主流,新的“物质救助之疗效”概念表示,恰当发放现金能够重建穷人;在花钱的过程中,有助于培养俭约、远见和主动积极。这些是提供物资救助做不到的心理治疗效果。专家们认为,“现金疗法”可以造就独立而有技巧的穷人消费者。
在进步资本主义经济的特色中,含有多种货币,“慈善货币”即为其中之一。台湾人从不缺慈善货币,从历次的赈灾可以看出,善款不是问题;问题是对捐款流向的信心问题。公文章最后强调,职部门须督促并稽核收纳善款的机构,透明正确地公开资金的运作,以免遭人中饱。公共职能部门要让爱心有信心。
[责任编辑:王赛赛]